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学校管理体制论文

“三方”合作保障制度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引言第9-14页
 (一) 研究缘起第9-10页
 (二) 研究现状第10-13页
  1. 相关概念的研究第10-11页
  2. 相关问题的研究第11-13页
 (三) 研究意义第13页
  1. 理论意义第13页
  2. 实践意义第13页
 (四)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 文献法第13页
  2. 比较法第13-14页
一、“三方”合作的解读第14-17页
 (一) “三方”合作第14-15页
 (二) “三方”合作类型第15-16页
  1. 依据合作层次划分第15页
  2. 依据合作内容划分第15页
  3. 依据合作模式划分第15-16页
 (三) “三方”合作的价值第16-17页
二、“三方”合作保障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一) 系统理论第17-18页
 (二) 和谐理论第18页
 (三) 制度理论第18-20页
三、影响“三方”合作保障制度构建的因素分析第20-25页
 (一) 外部因素第20-22页
  1. 政府职能第20-21页
  2. 法律和政策保障第21页
  3. 经费和时间投入第21-22页
 (二) 内部因素第22-25页
  1. 组织结构第22-23页
  2. 质量评估标准第23页
  3. 监督及反馈第23-25页
四、国外“三方”合作保障制度的经验借鉴第25-29页
 (一) 具有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支持第25-26页
 (二) 多渠道筹措经费第26页
 (三) 重视教育行政部门在合作中的纽带作用第26-27页
 (四) 组织结构合理,权责明晰第27页
 (五) 有明确的质量评估标准第27-28页
 (六) 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和评价第28-29页
五、我国“三方”合作保障制度的构建第29-36页
 (一) “三方”合作保障制度构建的目标第29页
 (二) “三方”合作保障制度构建的原则第29-31页
  1. 全面性原则第29-30页
  2. 系统性原则第30页
  3. 可操作性原则第30页
  4. 反馈性原则第30页
  5. 实效性原则第30-31页
 (三) “三方”合作保障制度构建的策略第31-36页
  1.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具体制度第31-32页
  2. 保障经费投入和服务支持第32页
  3. 明确三位一体的权责划分第32-33页
  4. 完善“三方”合作的常规管理第33-34页
  5. 制定明确的质量评估标准第34-35页
  6. 实施有效监督和质量跟踪第35-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后记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社区救助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下一篇:美国选择性教师教育路径研究--以“为美国而教”计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