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案例分析 | 第24页 |
·文献研究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综述 | 第25-34页 |
·公共文化服务概述 | 第25-29页 |
·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 | 第25页 |
·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内容 | 第25-27页 |
·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构成 | 第27页 |
·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与意义 | 第27-29页 |
·理论基础 | 第29-34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9-30页 |
·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服务理论 | 第30-32页 |
·公共治理理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的实施背景分析 | 第34-61页 |
·青羊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 | 第34-43页 |
·公共文化硬件建设逐步完善 | 第34-37页 |
·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创新开展 | 第37-39页 |
·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合理规划 | 第39-43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的动因 | 第43-51页 |
·适应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 | 第45-47页 |
·满足社区群众文化新需求 | 第47-49页 |
·青羊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手段的创新尝试 | 第49-51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的目的 | 第51-56页 |
·实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满覆盖 | 第51-54页 |
·建立健全青羊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需要 | 第54-55页 |
·实现文化惠民构建和谐社区 | 第55-56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第56-61页 |
·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专项机制 | 第56-61页 |
第四章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的举措及成效 | 第61-72页 |
·充分发挥社区文化服务和融合功能 | 第61-64页 |
·切实做到文化服务工作充分根据群众需求 | 第61-62页 |
·引导社区群众自发参与文化活动 | 第62-63页 |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更加贴近群众 | 第63-64页 |
·充分挖掘和发展壮大社区文化资源 | 第64-68页 |
·挖掘街道和社区更加丰富的文化特色 | 第65-66页 |
·培养激发社区群众自身的文化潜力 | 第66-67页 |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社区 | 第67-68页 |
·促进和谐社区构建实现文化惠民 | 第68-72页 |
·充分整合社区各类文化资源 | 第68页 |
·帮助社区提升文化档次 | 第68-70页 |
·提高社区居民整体文化素质 | 第70-72页 |
第五章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 第72-81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的困境 | 第72-76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中社区群众受益面不够广泛 | 第72-73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中社区群众反响不够强烈 | 第73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中社区群众介入源动力未完全发挥 | 第73-74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中经常性的活动长效机制未形成 | 第74-75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中人才队伍十分缺乏 | 第75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中未形成有效管理和支持系统 | 第75-76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76-81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中财政投入不足 | 第76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中服务供给手段单一 | 第76-77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中服务服务方式不够精细 | 第77-78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中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 第78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中社区群众文化理念不高 | 第78-79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中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 | 第79-81页 |
第六章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完善的对策建议 | 第81-89页 |
·青羊区“文化信使服务”实施指导原则 | 第81-82页 |
·“文化信使服务”以国家政府为主导 | 第81页 |
·“文化信使服务”应满足多种文化需要 | 第81-82页 |
·“文化信使服务”体现政府公共利益 | 第82页 |
·完善“文化信使服务”投入保障机制 | 第82-84页 |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财政长效投入机制 | 第82-83页 |
·设立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专项资金 | 第83-84页 |
·加强资金监管,建立专门的文化经费监管中心 | 第84页 |
·完善“文化信使服务”人才培养,促进参与多元化 | 第84-89页 |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内部用人和分配制度 | 第84-85页 |
·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要牵头培养社区“文化信使” | 第85-86页 |
·积极鼓励街道、社区文化志愿者,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 第86-87页 |
·积极与大学生结对子,组织一批“大学生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 | 第87-8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2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