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因素的分析--基于Panel Data模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1. 绪论 | 第16-2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7-19页 |
·中国银行业取得的成就 | 第17-19页 |
·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 第19页 |
·研究的思路及结构框架 | 第19-2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对指导商业银行应对外部挑战提供建议 | 第22页 |
·对实现商业银行有效内部管理提供指导 | 第22-23页 |
·对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 第2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3-24页 |
·本文研究的特色 | 第24页 |
·本文的难点 | 第24-2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6-34页 |
·有关盈利能力基本概念的解释 | 第26-27页 |
·以往有关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文献 | 第27-32页 |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 第27-30页 |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 第30-32页 |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2-34页 |
3. 对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 | 第34-40页 |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 第34-36页 |
·对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 | 第36-40页 |
·内部因素的影响 | 第36-39页 |
·外部环境的影响 | 第39-40页 |
4. 对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50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44页 |
·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 第40-41页 |
·对影响因素分析和变量选取 | 第41-44页 |
·样本及数据来源说明 | 第44-45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5-50页 |
·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指标 | 第45-46页 |
·商业银行人均收入指标 | 第46-47页 |
·商业银行总资产 | 第47-48页 |
·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 | 第48-50页 |
5. 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50-68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模型的检验 | 第52-55页 |
·F检验 | 第52-54页 |
·Hausman Test | 第54-55页 |
·国有商业银行的统计实证分析 | 第55-63页 |
·对国有银行ROA个体固定效应回归分析 | 第56-58页 |
·对国有银行PER的个体固定效应回归分析 | 第58-59页 |
·对股份制银行ROA的个体固定效应回归分析 | 第59-61页 |
·对股份制银行PER的个体固定效应回归分析 | 第61-63页 |
·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第63-67页 |
·对风险管理方面指标的比较 | 第63-64页 |
·对银行运营方面指标的比较 | 第64-65页 |
·对业务结构方面指标的比较 | 第65-66页 |
·对宏观经济状况指标的比较 | 第66-67页 |
·实证分析小结 | 第67-68页 |
6. 提升盈利能力的对策 | 第68-75页 |
·有效改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 | 第68-69页 |
·增加商业银行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度 | 第69-70页 |
·财政注资 | 第69页 |
·降低商业银行上市门槛,充分利用社会资金 | 第69-70页 |
·发行金融债券和可转换债券 | 第70页 |
·健全费用管理制度、提高经营效率 | 第70-72页 |
·建立成本管理和预算控制制度 | 第70-71页 |
·提高分支机构的经营效率 | 第71页 |
·逐步进行流程重组 | 第71-72页 |
·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 | 第72-73页 |
·增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 | 第72页 |
·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 第72页 |
·拓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 | 第72-73页 |
·积极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 第73-74页 |
·优化存贷款结构 | 第74页 |
·保持宏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 第74-75页 |
7. 不足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83页 |
后记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