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问题行为 | 第9-21页 |
·问题行为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问题行为的分类 | 第11-13页 |
·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问题行为的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问题行为的测量 | 第18-19页 |
·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 | 第19-21页 |
·元认知干预技术 | 第21-24页 |
·元认知的含义 | 第21-22页 |
·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含义 | 第22-24页 |
2 研究过程 | 第24-34页 |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研究工具 | 第24-25页 |
·研究程序 | 第25-26页 |
·被试的选择 | 第25页 |
·实施程序 | 第25-26页 |
·个案分析 | 第26-34页 |
·个案1 | 第26-29页 |
·个案2 | 第29-31页 |
·个案3 | 第31-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Conners量表前后测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Piers-Harris量表前后测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4 讨论 | 第37-39页 |
·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有效性 | 第37页 |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小学生问题行为干预的特点 | 第37-38页 |
·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 第38-39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38页 |
·本研究的局限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附录A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量表) | 第45-47页 |
附录B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