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路用性能衰变研究 | 第9-10页 |
|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 第10-11页 |
| ·竣工验收标准研究 | 第11-13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本文主要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2 沥青路面运营初期关键指标的选择 | 第16-26页 |
| ·沥青路面运营初期使用性能衰变分析 | 第16-21页 |
| ·沥青路面运营初期关键指标的选择 | 第21-24页 |
| ·沥青路面运营初期关键指标的选择原则 | 第22页 |
| ·分析沥青路面运营初期主要病害确定关键指标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3 沥青路面运营初期关键指标衰变规律的研究 | 第26-42页 |
| ·实体依托工程简介 | 第26-31页 |
| ·数据来源 | 第26-27页 |
| ·气候分区 | 第27-29页 |
| ·基于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正态检验 | 第29-31页 |
| ·沥青路面运营初期关键指标的衰变研究 | 第31-39页 |
| ·沥青路面运营初期关键指标数据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 ·基于SPSS配对样本T检验研究各气候分区关键指标衰变幅度均值 | 第32-39页 |
| ·研究各气候分区关键指标交工-竣工衰变值的分布区间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 4 沥青路面运营初期关键指标的衰变评价标准研究 | 第42-56页 |
| ·现行关键指标分级标准 | 第42-44页 |
| ·现行弯沉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 | 第42-43页 |
| ·现行平整度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 | 第43页 |
| ·现行抗滑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 | 第43-44页 |
| ·现行车辙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 | 第44页 |
| ·运营初期关键指标衰变分级标准 | 第44-52页 |
| ·弯沉指标衰变分级方法及评价标准 | 第45-47页 |
| ·平整度指标衰变分级方法及评价标准 | 第47-49页 |
| ·抗滑指标衰变分级方法及评价标准 | 第49-51页 |
| ·车辙指标衰变分级方法及评价标准 | 第51-52页 |
| ·工程实例:衰变评价分析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5 沥青路面运营初期关键指标的综合评价 | 第56-66页 |
| ·现行沥青路面综合评价 | 第56-57页 |
| ·新综合评价方法 | 第57-60页 |
| ·指标无量纲化 | 第58页 |
| ·权值调配方法 | 第58-60页 |
| ·工程实例:综合评价分析 | 第60-63页 |
| ·关键指标评价标准的应用及养护措施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6 沥青路面关键指标竣工验收标准的研究 | 第66-74页 |
| ·竣工验收标准建议值 | 第66-67页 |
| ·竣工验收实例分析:陕西靖安高速和东北辽抚高速 | 第67-72页 |
| ·陕西靖安高速竣工验收分析 | 第68-70页 |
| ·东北辽(宁)抚(顺)高速竣工验收分析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 ·本论文的主要成果与结论 | 第74-75页 |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75页 |
| ·论文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附录 | 第82-84页 |
| 附录一:配对样本T检验表 | 第82-84页 |
| 附录二: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
| 附录三: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