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监测与稳定性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黄土大断面浅埋隧道的研究现状与方法 | 第11-14页 |
| ·黄土大断面隧道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黄土大断面隧道的特点 | 第12页 |
| ·黄土隧道的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 2 大断面浅埋黄土隧道变形及控制研究 | 第16-28页 |
| ·地面变形的理论分析 | 第16-24页 |
| ·地面变形的特征 | 第16-18页 |
| ·地面变形的因素分析 | 第18-19页 |
| ·洞室开挖过程中地面变形规律 | 第19-23页 |
| ·地面沉降的控制措施 | 第23-24页 |
| ·黄土隧道施工地表裂缝产生及预防 | 第24-26页 |
| ·裂缝产生和发展规律 | 第24-25页 |
| ·地表裂缝的预防控制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28页 |
| 3 现场监测方案制定及监测成果分析 | 第28-46页 |
| ·工程概况 | 第28-29页 |
| ·工程地质水文条件[42] | 第28-29页 |
| ·监控量测方案 | 第29-36页 |
| ·监测量测的重要性 | 第29-30页 |
| ·监测项目 | 第30-33页 |
| ·监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及数据预测 | 第33-34页 |
| ·监测资料的信息反馈 | 第34-35页 |
| ·监控量测的管理体系 | 第35页 |
| ·监控量测的应急措施 | 第35-36页 |
| ·监控量测方案的可行性及优化经验 | 第36-40页 |
| ·方案的可行性 | 第36-38页 |
| ·施工经验优化的思想 | 第38-40页 |
| ·监测数据成果分析 | 第40-43页 |
| ·地表沉降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 ·拱顶沉降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 ·水平收敛数据分析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6页 |
| 4 隧道施工数值模拟及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46-66页 |
| ·概述 | 第46页 |
| ·数值模拟的分析 | 第46-60页 |
| ·模拟条件说明 | 第47-49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60页 |
| ·数值分析结果与监测成果的对比分析 | 第60-64页 |
| ·地表沉降数据对比分析 | 第61页 |
| ·拱顶沉降数据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 ·水平收敛数据对比分析 | 第62页 |
| ·沉降和变形原因分析 | 第62-64页 |
| ·小结 | 第64-66页 |
| 5 四联拱隧道渗漏水监测分析及处理措施 | 第66-76页 |
| ·黄土隧道渗漏水产生的原因 | 第66-67页 |
| ·自然因素 | 第66页 |
| ·人为因素 | 第66-67页 |
| ·渗漏水的危害 | 第67-69页 |
| ·渗漏水的主要危害 | 第67页 |
| ·渗漏水常见情况 | 第67-69页 |
| ·四联拱隧道渗漏水分析及处理 | 第69-75页 |
| ·渗漏水产生原因 | 第70-71页 |
| ·监测成果分析 | 第71-75页 |
| ·处理措施 | 第75页 |
| ·小结 | 第75-7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展望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附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