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緒論 | 第11-15页 |
一、现常代有關研究評述 | 第11-13页 |
二、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其思路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科舉·政治·講學:朱一新其人其事 | 第15-26页 |
第一節 家世 | 第15-18页 |
第二節 政治 | 第18-21页 |
第三節 講學 | 第21-26页 |
第二章 朱一新散文著述考 | 第26-42页 |
第一節 朱一新著作概述 | 第26-29页 |
第二節 朱一新散文特色 | 第29-42页 |
一. 朱一新散文與科舉 | 第30-33页 |
二、朱一新散文與政治 | 第33-35页 |
三、朱一新散文與讲学 | 第35-37页 |
四、朱一新散文與康有為 | 第37-39页 |
五、朱一新散文中滞後思想 | 第39-42页 |
第三章 散文篇目考訂重编 | 第42-180页 |
第一節 篇目篇名比照表 | 第42-46页 |
第二節 校勘 | 第46-180页 |
請速定大計以搘危局疏 | 第46-49页 |
和議未可深恃疏 | 第49-51页 |
敬陳管見疏 | 第51-57页 |
東三省就地籌餉片 | 第57页 |
敬陳海軍事宜疏 | 第57-60页 |
豫防宦寺流弊疏 | 第60页 |
請破格求言片 | 第60-61页 |
請拆毁蠺池口教堂片 | 第61-62页 |
明白迴奏疏 | 第62页 |
范香溪先生徒祀議 | 第62-63页 |
章枫山先生從祀議 | 第63-65页 |
慎刑說 | 第65-66页 |
無邪堂答问自叙 | 第66-67页 |
證學编書後 | 第67页 |
書望濱先生行述後 | 第67-68页 |
复施均甫同年書 | 第68-69页 |
答康長孺書 | 第69-74页 |
复長孺第二書 | 第74页 |
答長孺第三書 | 第74-76页 |
复長儒第四書 | 第76-80页 |
答康長孺論性書 | 第80-83页 |
答濮止潛同年書 | 第83-85页 |
答門人孫慕韩書 | 第85-86页 |
答黄季度書 | 第86-88页 |
答龔菊田刺史書 | 第88-89页 |
沈廉仲先生七袠壽序 | 第89-90页 |
王寶珊通守五十壽叙 | 第90-91页 |
上海新建金華義園記 | 第91-92页 |
從祖芑田先生傳 | 第92-93页 |
東山府君家傳 | 第93-94页 |
李節婦家傳 | 第94-95页 |
無腸公子傳 | 第95-96页 |
金先生墓表 | 第96页 |
余府君墓表 | 第96-97页 |
外家像赞 | 第97-98页 |
陳氏妹像贊 | 第98页 |
崇義祠碑 | 第98-100页 |
擬《國史儒林文苑傳稿》 | 第100-107页 |
第五問庚午鄉試 | 第107-109页 |
海防策代 癸未 | 第109-112页 |
南宋中興将帥論代 | 第112-113页 |
王太宜人壽叙 | 第113页 |
明赠指挥僉事金華守禦所千戶印泉公傳 | 第113-114页 |
三山廟碑 | 第114-116页 |
答馬蔚林禮部 | 第116-117页 |
上族祖辉卿師 | 第117页 |
复辉卿师 | 第117-118页 |
复傅敏生妹婿 | 第118-121页 |
复隙仲英太守 | 第121-122页 |
复張带耕秀才 | 第122页 |
复曹照堂明经 | 第122-123页 |
與鄧子珣孝廉 | 第123-124页 |
寄張少蘿侍御 | 第124页 |
复樓芸皋大令 | 第124-125页 |
复楊雪漁學使 | 第125-126页 |
复龔菊田刺史 | 第126页 |
复朱亮生太守 | 第126-127页 |
與吴禮園觀察 | 第127页 |
上王益吾師 | 第127-128页 |
寄黄再同同年 | 第128页 |
复張少玉同年 | 第128-129页 |
复關季華學博 | 第129页 |
上李芍农師 | 第129-130页 |
與張朗齊中丞 | 第130页 |
答某生 | 第130-136页 |
示兄萃祥 | 第136-141页 |
复張香濤制軍 | 第141-144页 |
复梁節堪编修 | 第144-147页 |
寄王雪徵年丈 | 第147-149页 |
擬星巖書院章程 | 第149-152页 |
复王子展直刺 | 第152-153页 |
复缪筱珊同年 | 第153-154页 |
复潘嶧琴学使 | 第154页 |
复楊叔嶠年丈 | 第154-155页 |
复門人孫慕韓 | 第155页 |
复袁爽秋同年 | 第155-157页 |
致楊彝卿直刺 | 第157-158页 |
复王子裳同年 | 第158-159页 |
复康长儒孝廉 | 第159-161页 |
答吴生萃英 | 第161-162页 |
答陳生鐘璋问王楊明學術 | 第162-164页 |
又答问劉氏台拱論為人后者不降本生服 | 第164-165页 |
答梁生廷賡問元明儒者有以知止一節及邦畿千里黄鳥文王一節,為格物致知之传,似甚融合 | 第165页 |
答潘生元敉問讀<日知錄>“流品”一門,则今日之流品猥雜,亟宜师亭林遗意用九品中正澄汰之 | 第165-166页 |
答林生鹤年问程子性中燕孝弟語錢竹汀謂極有病 | 第166-167页 |
答周生梁基問蘇濱駮孟子性善之說 | 第167页 |
評某生输科舉 | 第167-170页 |
至岡鹿門函 | 第170页 |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 第170-171页 |
《詩》云: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詩》曰:德輶如毛,毛猶有伦 | 第171-172页 |
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 | 第172页 |
曰雨,曰霁,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 | 第172-174页 |
於皇時周,陟其高山,隋山喬狱,允猶翕河,敷天之下,裒時之對,時周之命 | 第174-175页 |
第一问 | 第175-176页 |
誥赠宜人樓太姻母陳太宜人像贊行烜九 | 第176-177页 |
誥封宜人楼年伯母骆宜人五旬雙壽序坫四 | 第177-178页 |
羅嶺楼氏重修宗譜序 | 第178页 |
京师坊巷志稿序 | 第178-180页 |
结語 | 第180-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83页 |
攻讀學位期间發表的論文目錄 | 第183-184页 |
致谢 | 第184-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