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一、绪论第9-16页
 (一) 研究背景第9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三) 研究现状第10-14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4页
  1. 研究的思路第14页
  2. 研究方法第14页
 (五)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第14-16页
  1. 研究的内容第14页
  2. 研究框架第14-16页
二、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理论探讨第16-28页
 (一)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思考第16-22页
  1. 有效教学的概念第16-17页
  2. 有效教学的特征第17页
  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第17-22页
 (二) 夸美纽斯的教学阶段论第22-23页
  1. 夸美纽斯的教学阶段论第22-23页
  2. 对物理有效教学的启示第23页
 (三) 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第23-24页
  1. 赫尔巴特教学法第23页
  2. 对物理有效教学的启示第23-24页
 (四)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第24页
  1.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第24页
  2. 对物理有效教学的启示第24页
 (五)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第24-26页
  1.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第24-25页
  2. 对物理有效教学的启示第25-26页
 (六)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第26-28页
  1.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第26页
  2. 对物理有效教学的启示第26-28页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第28-38页
 (一) 实验研究对象第28页
 (二) 实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第28页
  1. 实验结果情况(见附录)第28页
  2. 实验结果分析第28页
 (三)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第28-32页
  1. 教学目标第28-29页
  2. 学习动机第29-30页
  3. 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第30-31页
  4. 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第31-32页
 (四) 教学过程的对比分析第32-38页
  1. 平行班的教学案例分析第32-34页
  2. 实验班的教学案例分析第34-38页
四、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第38-46页
 (一) 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出发点第38-39页
 (二) 激发课堂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高效率的前提第39页
 (三) 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第39-40页
 (四)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第40页
 (五) 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备前提第40-41页
 (六) 注重用实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第41-42页
  1. 重视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热情第41-42页
  2. 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注重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42页
  3. 注重学生分组实验的发展第42页
 (七) 教师要做好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反思性评价第42-45页
  1. 评价的概念第42-44页
  2.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性评价第44-45页
 (八) 有效教学呼唤教师专业的发展第45-46页
结束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附录第49-51页
后记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呈现方式变化比较研究
下一篇:中学生整体—分析认知风格对英语快速阅读眼动模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