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广泛传播与流行 | 第14-18页 |
·世界范围内猪流感病毒的主要流行状况 | 第14-17页 |
·古典型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 | 第14-15页 |
·类禽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 | 第15-16页 |
·类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 | 第16-17页 |
·猪流感病毒宿主特异性和种间传播 | 第17-18页 |
·猪流感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及其变异性 | 第17-18页 |
·猪流感病毒的宿主特异性 | 第17页 |
·猪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性 | 第17-18页 |
·猪流感病毒株的种间传播 | 第18页 |
·流感病毒的简介 | 第18-20页 |
·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 | 第18-19页 |
·流感病毒基因组的编码产物及其各部分功能 | 第19-20页 |
·流感病毒理化性质特征 | 第20页 |
·pH稳定性 | 第20页 |
·热稳定性 | 第20页 |
·对化学试剂的稳定性 | 第20页 |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简介 | 第20-24页 |
·猪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基因结构 | 第20-22页 |
·神经氨酸酶不同区域的功能 | 第22-24页 |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研究 | 第24-28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8-29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9-45页 |
·材料 | 第29-31页 |
·毒株与菌株 | 第29页 |
·选用的细胞和鸡胚 | 第29-30页 |
·主要试剂及酶 | 第30-31页 |
·主要设备 | 第31页 |
·质粒抽提相关溶液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45页 |
·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实验 | 第31-32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2-34页 |
·病毒RNA的提取 | 第34页 |
·病毒cDNA的合成 | 第34页 |
·病毒cDNA的PCR扩增 | 第34-35页 |
·八个转录/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5-36页 |
·转录/表达载体pHW2000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5页 |
·克隆流感病毒各片段cDNA到pHW2000的策略 | 第35页 |
·八个转录/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5-36页 |
·转染质粒和转染细胞的准备 | 第36-37页 |
·八质粒共转染 | 第37-38页 |
·获救病毒的增殖 | 第38页 |
·拯救病毒的鉴定 | 第38-41页 |
·病毒血凝及血凝抑制鉴定 | 第38页 |
·RT-PCR扩增测序鉴定 | 第38-41页 |
·获救病毒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41页 |
·TJ猪流感病毒点突变毒株的拯救 | 第41-42页 |
·拯救毒株TJNA658和TJNA1254的鸡胚半数感染量 | 第42页 |
·拯救毒株TJNA658和TJNA1254的毒力 | 第42页 |
·拯救毒株在鸡胚中病毒增殖情况 | 第42页 |
·拯救毒株对小鼠的毒力 | 第42页 |
·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变化 | 第42-43页 |
·神经氨酸酶活性检测的方法 | 第43-44页 |
·神经氨酸酶的二级结构空间预测 | 第44-4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5-54页 |
·TJ毒株在细胞上适应结果 | 第45页 |
·猪流感TJ细胞适应株和野毒株的序列比对结果 | 第45-46页 |
·双向表达载体构建的结果 | 第46-47页 |
·拯救毒株R-TJ鉴定结果 | 第47-48页 |
·感染性克隆的构建结果 | 第48-49页 |
·点突变拯救毒株的病毒增殖曲线的绘制 | 第49页 |
·点突变拯救毒株小鼠动物模型试验结果 | 第49-50页 |
·点突变拯救毒株的相关细胞因子检测 | 第50-51页 |
·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来验证蛋白的表达 | 第51-52页 |
·神经氨酸酶活性的检测结果 | 第52-53页 |
·点突变神经氨酸酶的二级结构预测结果 | 第53-54页 |
5. 讨论 | 第54-57页 |
6.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