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绪论 问题与研究范式 | 第9-13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湖南株洲财源建设的现状 | 第13-24页 |
·“十五”期间财政收入的现状和结构 | 第13-16页 |
·现状 | 第13页 |
·规模情况 | 第13页 |
·增长情况 | 第13-14页 |
·分级情况 | 第14-15页 |
·结构情况 | 第15页 |
·质量状况 | 第15-16页 |
·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结构 | 第16-19页 |
·财政支出的规模 | 第16-17页 |
·财政支出的结构 | 第17-19页 |
·与经济活跃城市的比较分析 | 第19-20页 |
·四城市基本概况 | 第19-20页 |
·良好经济运行模式下的主要特点以及与株洲的比较分析 | 第20页 |
·与湖南省“一点一线”等城市的收入比较分析 | 第20-24页 |
·财政收入规模比较分析 | 第20-21页 |
·财政分项收入比重比较分析 | 第21-22页 |
·财政收入质量比较分析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湖南株洲市财政收支及财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4-32页 |
·株洲市财政收支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9页 |
·体制改革后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收入增长乏力 | 第24-25页 |
·财政支出的压力不断上升 | 第25页 |
·整体经济结构不合理 | 第25-27页 |
·财权频繁上收,本级财政自给能力呈下滑趋势 | 第27-28页 |
·地方可用财力年度间波动较大,且与财政收入不同步 | 第28-29页 |
·株洲市财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质量不优 | 第29-30页 |
·稳定性不强 | 第30页 |
·增长的亮点不多 | 第30-31页 |
·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湖南株洲市财源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2-38页 |
·新形势对财源建设的影响 | 第32页 |
·政府职能的转变 | 第32页 |
·社会经济格局的改变 | 第32页 |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 第32页 |
·财税体制的变化 | 第32页 |
·株洲市财源建设问题产生的内因 | 第32-38页 |
·“中央请客,地方买单”,地方财政背上沉重包袱 | 第33-34页 |
·“小地方税,大转移支付”的格局,弱化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 | 第34-35页 |
·长期投入不足,经济发展后劲弱 | 第35-36页 |
·传统型工业结构在新旧体制下对财政的贡献形成反差 | 第36页 |
·激烈的经济竞争中付出高额成本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加强财源建设的对策分析 | 第38-48页 |
·思路转变探财源 | 第38-39页 |
·破除政府部门抓财源建设“单兵作战”的思想 | 第38页 |
·创建政府引导、部门主导、市场运作的财源建设工作新格局 | 第38-39页 |
·树立择优扶强、注重效益的新观念 | 第39页 |
·立足本地扩财源 | 第39-44页 |
·巩固现实财源,壮大骨干财源 | 第40-41页 |
·关注后备财源,积蓄发展后劲 | 第41-42页 |
·拉动梯度财源,注重可持续发展 | 第42-43页 |
·培植新兴财源,促进县域经济崛起 | 第43-44页 |
·市场运作引财源 | 第44-45页 |
·走资本运作之路:“换”资金 | 第44页 |
·走对外开放之路:“引”资金 | 第44-45页 |
·走银企合作之路:“活”资金 | 第45页 |
·机制创新争财源 | 第45-46页 |
·创优环境寻财源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