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第四节 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社会互动理论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第四章 初中英语课堂“问而不答”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21-31页 |
第一节 调查的设计 | 第21-23页 |
一、调查的目的 | 第22页 |
二、调查的对象 | 第22页 |
三、调查的方法与工具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调查的实施 | 第23页 |
第三节 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 第23-31页 |
一、初中生对英语课堂提问的态度 | 第23-25页 |
二、初中生英语课堂回答问题实际情况 | 第25页 |
三、学生“问而不答”的原因 | 第25-30页 |
四、学生对英语课堂提问的建议 | 第30-31页 |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 第31-41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应对初中英语课堂“问而不答”的建议 | 第32-39页 |
一、提问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 第32-35页 |
二、提问的表述要清晰、明确 | 第35-36页 |
三、提问的候答时间要适当 | 第36-37页 |
四、改进叫答方式 | 第37页 |
五、提问要注意及时反馈信息 | 第37-39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及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