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恶意诉讼的规制与防范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8-11页
第一章 民事恶意诉讼的一般考察第11-20页
 第一节 民事恶意诉讼的概念及构成要件第11-13页
  一、民事恶意诉讼的概念第11-12页
  二、民事恶意诉讼的性质与构成要件第12-13页
 第二节 恶意诉讼与相近概念的辨析第13-15页
  一、恶意诉讼与滥用诉权的区别第13-14页
  二、恶意诉讼与诉讼欺诈的区别第14-15页
 第三节 民事恶意诉讼立法的比较法考察第15-20页
  一、国外立法现状第15-17页
  二、国内立法现状第17-20页
第二章 司法实践中民事恶意诉讼现象的解读第20-25页
 第一节 民事恶意诉讼在审判实践中的常见手段第20-23页
  一、有诉权的民事恶意诉讼第20-21页
  二、没有诉权的民事恶意诉讼第21-23页
 第二节 民事恶意诉讼在审判实践中的行为方式第23-25页
  一、从当事人关系来角度看第23页
  二、从案件性质角度看第23页
  三、从当事人行为角度看第23-24页
  四、从结案方式角度看第24-25页
第三章 民事恶意诉讼产生危害和原因追问第25-30页
 第一节 民事恶意诉讼产生的现实危害第25-26页
  一、异化诉讼作用,破坏法律权威第25页
  二、浪费司法资源,违背效率原则第25-26页
  三、侵害善良公民合法权益,影响社会和谐第26页
 第二节 民事恶意诉讼产生的原因分析第26-30页
  一、社会诚信体系的不完善为民事恶意诉讼提供了生存的土壤第26-27页
  二、诉讼双重效应中的负面效应为民事恶意诉讼提供了滋生的条件第27页
  三、立法与司法制度的缺失为民事恶意诉讼提供了蔓延的空间第27-28页
  四、诉讼参与人法律素质的缺陷为民事恶意诉讼提供了实施的便利第28-30页
第四章 规制与防范民事恶意诉讼的理论基础第30-34页
 第一节 诉权限制与诉权保障的平衡第30-31页
  一、诉权的理论第30页
  二、诉权保障与诉权限制的互相平衡第30-31页
 第二节 司法克制与能动司法的协调第31-32页
  一、司法的属性第31-32页
  二、司法克制与能动司法的有效协调第32页
 第三节 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的统第32-34页
  一、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第32-33页
  二、程序法与实体法的相互统一第33-34页
第五章 规制与防范民事恶意诉讼具体措施的求解第34-42页
 第一节 实体法层面上的规制第34-36页
  一、民事实体法—设立民事恶意诉讼侵权赔偿制度第34-35页
  二、刑事实体法—建立恶意诉讼刑事责任追究制度第35-36页
 第二节 程序法层面上的规制第36-39页
  一、设立司法惩戒机制第37页
  二、设立诉讼担保制度第37-38页
  三、赋予案外人异议权第38页
  四、设立诚信承诺制度第38-39页
 第三节 实践中司法技能的运用第39-42页
  一、设立信息共享机制第39-40页
  二、健全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第40页
  三、适时依职权调查证据与合理运用释明权第40-42页
结论第42-43页
注释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后记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羁押权的控制
下一篇:非法证据排除的实务运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