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羁押权的控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羁押权控制的概述第9-17页
 一、羁押与羁押权第9-10页
 二、羁押权的权力属性和功能第10-13页
  (一) 正当性第10-11页
  (二) 强制性第11-12页
  (三) 期限性第12页
  (四) 诉讼性第12-13页
 三、羁押权的悖论性第13-14页
 四、羁押权控制的必要性第14-17页
  (一) 羁押权对被羁押人的直接侵害第14-15页
  (二) 羁押权对一般社会公众的间接侵害第15-16页
  (三) 羁押权本身存在扩张的风险第16-17页
第二章 羁押权控制的比较第17-25页
 一、羁押权控制制度的域外考察第17-21页
 二、域外羁押权控制的基本原则第21-25页
  (一) 必要性原则第21-22页
  (二) 程序法定原则第22-23页
  (三) 司法审查原则第23页
  (四) 比例原则第23-24页
  (五) 司法救济原则第24-25页
第三章 我国羁押权控制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第25-33页
 一、我国羁押权控制的现状第25-30页
  (一) "捕押不分",缺乏独立的羁押制度第25-26页
  (二) "任意羁押",违反程序法定原则第26-27页
  (三) "行政化色彩强烈",羁押权配置分散第27-28页
  (四) "条件设定"不合理,违法比例原则和必要性原则第28-29页
  (五) "依附办案期限",羁押期限延长缺乏控制第29页
  (六) "权利无保障",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第29-30页
 二、对我国羁押权控制存在问题的剖析第30-33页
  (一) 法治理念层面第30-31页
  (二) 制度设计层面第31-33页
第四章 我国羁押权控制的重构第33-41页
 一、权力控权第33-35页
  (一) 将逮捕权与羁押权相分离第33-34页
  (二) 羁押权主体的"司法化"改造第34-35页
  (三) 实现羁押场所的中立化第35页
 二、权利控权第35-37页
  (一) 确认和保障被羁押人的权利范围第35-36页
  (二) 强化律师介入及辩护的权利第36-37页
 三、程序控权第37-41页
  (一) 完善羁押条件设置第37-38页
  (二) 完善羁押期限规定第38-39页
  (三) 建立羁押复查制度第39-40页
  (四) 构筑羁押替代措施第40-41页
结语第41-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后记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私人侦探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和相关制度的构建
下一篇:民事恶意诉讼的规制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