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导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范围 | 第16页 |
·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6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其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 第17-24页 |
·公允价值的涵义 | 第17-19页 |
·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 | 第19-20页 |
·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 第20-24页 |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关系 | 第20-21页 |
·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的关系 | 第21页 |
·公允价值与现行市价的关系 | 第21-22页 |
·公允价值与可变现净值的关系 | 第22页 |
·公允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关系 | 第22-24页 |
3 公允价值的确定 | 第24-37页 |
·运用市场法确定公允价值 | 第25-30页 |
·运用市场法的前提条件 | 第25-26页 |
·运用市场法的具体步骤 | 第26-30页 |
·运用现值法估计公允价值 | 第30-37页 |
·运用现值法估计公允价值的基本要素 | 第30页 |
·运用现值法估计公允价值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现值计量的基本方法 | 第31-34页 |
·运用现值法估计公允价值的步骤 | 第34-37页 |
4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运用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 第37-44页 |
·理论基础 | 第37-41页 |
·会计目标理论的改进—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 | 第37-38页 |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可靠性转向相关性与可靠性权衡 | 第38-39页 |
·收益模式的改进—会计收益模式转向经济收益模式 | 第39-40页 |
·披露方式的改进—信息观转向计量观 | 第40-41页 |
·现实基础 | 第41-44页 |
·有利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 第41-42页 |
·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 | 第42页 |
·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第42-43页 |
·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 第43-44页 |
5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分析 | 第44-53页 |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的特点 | 第44-46页 |
·公允价值在我国广泛应用对相关企业产生的影响 | 第46-47页 |
·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49页 |
·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 第49-51页 |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分析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