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工作组织与制度论文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背景下资产的税务与会计处理差异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7页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7页
  (一) 研究背景第13-14页
  (二) 研究意义第14-17页
 二、国内外文献回顾第17-33页
  (一) 国外文献回顾第17-25页
  (二) 国内文献回顾第25-33页
 三、关键概念界定第33-35页
  (一)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第33-34页
  (二) 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第34页
  (三) 机械性差异与动机性差异第34-35页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35-36页
 五、主要贡献与不足第36-37页
第二章 新背景下资产处理差异概述第37-54页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概述第37-46页
  (一) 地位和目标差异第37-38页
  (二) 基本前提差异第38-40页
  (三) 立法原则与信息质量要求差异第40-44页
  (四) 权责发生制及计量属性差异第44-45页
  (五) 报告差异第45-46页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下资产税务处理的主要变化第46-48页
  (一) 资产的分类和计价第46-47页
  (二) 资产的成本费用扣除第47-48页
  (三) 资产的处置第48页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资产会计处理的主要变化第48-50页
  (一) 资产的初始计量第49页
  (二) 资产的后续计量第49-50页
  (三) 资产的处置第50页
 四、新背景下两者对资产处理差异概述第50-54页
  (一) 资产分类方面的差异第50-51页
  (二) 资产计价方面的差异第51页
  (三) 资产折旧、摊销及减值方面的差异第51-52页
  (四) 资产处置方面的差异第52-54页
第三章 几种主要资产的差异研究第54-101页
 一、存货差异分析第54-60页
  (一) 存货概念界定及范围比较第54-55页
  (二) 存货初始计量比较第55-57页
  (三) 存货后续计量比较第57-58页
  (四) 存货期末计量及损失处理比较第58-60页
 二、固定资产差异分析第60-74页
  (一) 固定资产界定比较第60-61页
  (二)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比较第61-67页
  (三)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比较第67-73页
  (四) 固定资产处置比较第73-74页
 三、无形资产差异分析第74-80页
  (一) 无形资产概念及界定比较第74-75页
  (二) 无形资产初始计量比较第75-76页
  (三)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比较第76-80页
  (四) 无形资产处置比较第80页
 四、投资资产差异分析第80-101页
  (一) 投资资产的概念界定及分类比较第80-85页
  (二) 交易性金融资产比较第85-88页
  (三)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比较第88-91页
  (四) 持有至到期投资比较第91-92页
  (五) 长期股权投资比较第92-101页
第四章 资产差异协调的措施、经验及建议第101-114页
 一、资产差异协调的措施概述第101-108页
  (一) 机械性差异的协调第101-106页
  (二) 动机性差异的协调第106-108页
 二、资产差异协调的经验总结第108页
  (一) 机械性差异协调的经验第108页
  (二) 动机性差异协调的经验第108页
 三、从资产差异协调引发的建议第108-113页
  (一) 差异协调的适用原则第108-109页
  (二) 差异协调的建议第109-113页
 四、结论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8页
后记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外传代培养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下一篇: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应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