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毕节地区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喀斯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2 现代农业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6页 |
·现代农业的内涵 | 第15-16页 |
·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世界几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第20-26页 |
·资源优势型的美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第20-21页 |
·资源劣势型的日本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第21-22页 |
·农业农村结合型的韩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第22-24页 |
·各种发展模式的有益借鉴 | 第24-26页 |
3 喀斯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 第26-35页 |
·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特点 | 第26-27页 |
·喀斯特地区农业发展状况 | 第27-31页 |
·农业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喀斯特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 | 第28-31页 |
·生态农业是喀斯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实选择 | 第31-32页 |
·生态农业的概念及特点 | 第32-35页 |
·生态农业的概念 | 第32-33页 |
·生态农业的特点 | 第33-35页 |
4 毕节地区农业发展现状 | 第35-41页 |
·毕节地区概况 | 第35-36页 |
·毕节地区自然环境概况 | 第35-36页 |
·毕节地区社会经济概况 | 第36页 |
·毕节地区农业发展现状 | 第36-41页 |
·农业产业结构 | 第37-38页 |
·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 第38-39页 |
·农业物质投入水平 | 第39页 |
·农业科技水平 | 第39页 |
·农业产业化水平 | 第39-40页 |
·农业生态环境 | 第40-41页 |
5 毕节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1-48页 |
·毕节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1-45页 |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41-42页 |
·农产品加工率低,经济效益低 | 第42-43页 |
·人地矛盾尖锐 | 第43页 |
·人口总体素质低 | 第43页 |
·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下 | 第43-44页 |
·生态环境恶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 第44-45页 |
·毕节地区农业经济落后原因分析 | 第45-48页 |
·农业投入不足 | 第45-46页 |
·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 第46页 |
·基础设施落后,制约着农业发展 | 第46-47页 |
·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 第47页 |
·农村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 第47-48页 |
6 毕节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 第48-67页 |
·毕节地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具体思路 | 第48-50页 |
·毕节地区生态农业发展体系构成 | 第50-58页 |
·生态农业模式 | 第50-52页 |
·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 第52-54页 |
·生态农业调控体系 | 第54-55页 |
·毕节地区生态农业建设重点 | 第55-58页 |
·毕节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布局 | 第58-61页 |
·西部喀斯特高原区 | 第59-60页 |
·中南部喀斯特中山区 | 第60页 |
·中北部喀斯特中山区 | 第60页 |
·东部喀斯特丘陵区 | 第60-61页 |
·毕节地区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 第61-63页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 | 第61页 |
·规模经营与家庭联产承包的关系 | 第61-62页 |
·农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关系 | 第62页 |
·农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 第62-63页 |
·毕节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 第63-67页 |
·结合地区资源特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 第63页 |
·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63-64页 |
·加强对农业的保护与支持力度 | 第64-65页 |
·加快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 第65页 |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 第65-66页 |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66-67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讨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