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翻译论文

古法英译话互文--以《唐律》为个案分析的中国古代法律英译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7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概述第11-13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第三节 研究语料和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第15-17页
第二章 文本功能分类与法律文本翻译第17-30页
 第一节 文本类型与翻译第17-26页
 第二节 法律文本功能分类与法律文本翻译第26-30页
第三章 互文性理论与法律文本翻译的契合第30-69页
 第一节 从对话走向互文:互文渊源论第30-38页
 第二节 互文性理论的流变:解构方向与诗学方向第38-54页
  一.互文性理论的创立第38-41页
  二.理论的迁徙与分流:解构方向与诗学方向第41-54页
 第三节 从互文走向翻译: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的契合第54-62页
  一.互文性理论:翻译研究新的理论支撑第54-59页
  二.翻译的过程:语际间的互文转换第59-62页
 第四节 法律文本翻译:文本间的互文转换第62-69页
  一.法律文本中互文符号的分类第62-64页
  二.法律文本翻译:文本的互文转换第64-69页
第四章 中国古代法律文本英译的互文转换理论框架第69-95页
 第一节 互文转换的理据性论证第69-74页
  一.人类语言的普遍性:互文转换的基础第69-71页
  二.法律逻辑思维模式的趋同性:法律翻译的理据第71-74页
 第二节 互文转换的目标论证第74-80页
 第三节 互文转换的标准论证第80-84页
  一.准确性和精练性第81页
  二.一致性和同一性第81-82页
  三.清晰性和简练性第82-83页
  四.语言的规范性第83页
  五.庄严词语的使用第83-84页
  六.语言的简化倾向第84页
  七.句法的归化倾向第84页
 第四节 互文转换的层次性论证第84-86页
 第五节 互文转换的补偿论证第86-95页
  一.法律翻译的可译性限度第86-88页
  二.法律翻译的补偿原则第88-91页
  三.法律翻译的补偿策略第91-95页
第五章 个案研究:《唐律》的互文转换例析——兼评华莱士·约翰逊《唐律》英译本第95-145页
 第一节 词汇层面的互文转换分析第95-114页
  一.互文转换中的“参照”第95-99页
  二.互文转换中的“词语复现”第99-104页
  三.互文转换中的“法律专业术语”第104-109页
  四.互文转换中“具有法律意义的普通词语”第109-111页
  五.约翰逊《唐律》英译本中的“误读”和“误译”第111-114页
 第二节 句法层面的互文转换分析第114-136页
  一.《唐律》程式化语句特征描述第114-115页
  二.《唐律》程式化语句的比读与复译第115-129页
  三.《唐律》英译中的“结构互文”分析第129-134页
  四.《唐律》英译中的“功能互文”分析第134-136页
 第三节 语篇层面的互文转换分析第136-141页
 第四节 《唐律》英译的补偿分析第141-145页
第六章 结论第145-151页
 第一节 研究综述第145-147页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贡献第147-150页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0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第160-161页
附录:《唐律》部分法律条文原文及本文作者的英语译文(节选)第161-181页
致谢第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波接收机小型化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城市DLG数据库元数据组织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