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篦齿间隙测量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6页 |
·探针测量法 | 第12-13页 |
·电容法 | 第13-14页 |
·电涡流法 | 第14-15页 |
·光纤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 第18-34页 |
·光纤传感器设计 | 第18-23页 |
·反射式光强传感器测量原理 | 第18-21页 |
·光纤探头的结构设计 | 第21-23页 |
·光电接收与预处理系统 | 第23-26页 |
·光电接受与预处理系统方案 | 第23-24页 |
·光纤传感器工作段选择 | 第24页 |
·光电接收放大电路具体设计 | 第24-26页 |
·A/D 转换与实时分析 | 第26页 |
·数据采集系统验证实验 | 第26-33页 |
·实验内容 | 第26页 |
·技术要求和实验目的 | 第26-27页 |
·实验原理 | 第27-28页 |
·实验过程 | 第28-29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29-33页 |
·实验结论分析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自动标定系统的研究 | 第34-46页 |
·PMAC 自动控制卡 | 第34-40页 |
·PMAC 性能介绍 | 第35-36页 |
·伺服控制器性能 | 第35页 |
·PMAC 的功能 | 第35-36页 |
·PMAC 的连接特性 | 第36页 |
·PMAC 硬件介绍 | 第36-38页 |
·硬件结构的开放型 | 第36-37页 |
·PMAC 硬件组成 | 第37-38页 |
·PMAC 软件介绍 | 第38-40页 |
·软件结构的开放性 | 第38-39页 |
·PMAC 应用系统开发工具—PEWIN | 第39-40页 |
·PMAC 通讯库函数—PCOMM32 | 第40页 |
·PTALKDT | 第40页 |
·Bayside 公司NANOMOTION 纳米电机 | 第40-43页 |
·陶瓷电机性能 | 第41页 |
·无刷直线电机性能 | 第41-42页 |
·光栅尺 | 第42页 |
·平台集成方案 | 第42-43页 |
·系统标定原理研究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PID 控制研究 | 第46-57页 |
·PID 的概念 | 第46页 |
·PID 调节概念及基本原理 | 第46-49页 |
·开环控制系统 | 第47页 |
·闭环控制系统 | 第47页 |
·阶跃响应 | 第47页 |
·PID 控制的原理和特点 | 第47-49页 |
·PID 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 第49页 |
·PID 调节功能简介 | 第49-52页 |
·比例调节器 | 第49-50页 |
·比例积分调节器(PI) | 第50-51页 |
·比例微分调节器(PD) | 第51页 |
·PID 调节器 | 第51-52页 |
·系统PID 陷波伺服滤波器调节 | 第52-56页 |
·PMAC 自带PID 陷波伺服滤波器原理和算法 | 第52-54页 |
·系统PID 参数调整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 | 第57-64页 |
·软件设计方案的确定 | 第57-59页 |
·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57-58页 |
·基于WINDOWS 平台的编程语言的选择 | 第58-59页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9-63页 |
·软件工作机理 | 第59-60页 |
·上位机控制软件开发 | 第60-62页 |
·下位机软件的组成和开发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实验 | 第64-66页 |
·实验目的 | 第64页 |
·实验过程 | 第64-65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6-68页 |
·总结 | 第66页 |
·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8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