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帧图像立体显示的算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立体显示技术及其发展 | 第13-15页 |
| ·立体显示原理简述 | 第13-14页 |
| ·常见立体显示技术 | 第14-15页 |
| ·国内外裸眼式立体显示研究状况 | 第15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 ·课题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立体显示原理与双目视觉模型 | 第18-32页 |
| ·人类视觉系统的构成和视觉机理 | 第18-20页 |
| ·视觉系统的构成 | 第18-19页 |
| ·立体视觉机理 | 第19-20页 |
| ·立体显示技术原理 | 第20-22页 |
| ·基于计算机的人工立体视觉 | 第20页 |
| ·实现立体显示的硬件手段 | 第20-22页 |
| ·图形学基础 | 第22-28页 |
| ·图形变换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 ·基本几何变换 | 第24页 |
| ·投影变换 | 第24-25页 |
| ·三维观察 | 第25-28页 |
| ·双目系统建模 | 第28-32页 |
| ·双目投影模型的选择 | 第28-29页 |
| ·平行双目投影模型 | 第29-30页 |
| ·模型主要参数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单帧图像三维重建算法 | 第32-60页 |
| ·计算机视觉与三维信息恢复 | 第32-35页 |
| ·Marr的视觉理论框架 | 第32-33页 |
| ·计算机视觉研究面临的困难 | 第33-34页 |
| ·图像三维信息恢复 | 第34-35页 |
| ·从阴影恢复三维形状 | 第35-44页 |
| ·图像辐照度 | 第35-37页 |
| ·Lambertian反射定律 | 第37-38页 |
| ·表面方向的表示 | 第38-39页 |
| ·从阴影恢复形状 | 第39-41页 |
| ·SFS问题经典算法 | 第41-44页 |
| ·从纹理恢复三维形状 | 第44-47页 |
| ·经典 SFT算法 | 第45-46页 |
| ·SFT方法的缺点 | 第46-47页 |
| ·应用于立体显示的三维重建算法 | 第47-60页 |
| ·实体识别和边缘检测 | 第47-50页 |
| ·光照方向的估计 | 第50-53页 |
| ·光照坐标系中歪斜角的计算 | 第50-52页 |
| ·光照坐标系中倾斜角的估计 | 第52页 |
| ·光照方向的估计 | 第52-53页 |
| ·三维重建算法 | 第53-60页 |
| ·重建方案的确定 | 第53-54页 |
| ·算法数学模型推导 | 第54-57页 |
| ·算法的改进 | 第57-60页 |
| 第四章 基于图像配准方法生成立体像对 | 第60-72页 |
| ·图像配准概述 | 第60-64页 |
| ·图像配准的定义 | 第60-61页 |
| ·图像配准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61页 |
| ·图像配准的变换模型 | 第61-63页 |
| ·图像配准的关键辅助技术 | 第63-64页 |
| ·常见的图像配准方法 | 第64页 |
| ·基于最大化互信息的图像配准 | 第64-69页 |
| ·熵(Entropy) | 第65页 |
| ·联合熵(Joint entropy) | 第65-66页 |
| ·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 | 第66-67页 |
| ·互信息法图像配准 | 第67-69页 |
| ·互信息法图像配准方法的优缺点 | 第69页 |
| ·编程实现及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 ·实现流程 | 第69-70页 |
| ·测试结果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