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 生涯未决 | 第9-12页 |
·生涯未决的概念 | 第9页 |
·生涯未决的类型 | 第9-12页 |
·水平模型 | 第9-10页 |
·基于生涯发展和人格变量的聚类分析的四种类型 | 第10-11页 |
·依据生涯决策困难类型的分类 | 第11-12页 |
2. 积极生涯态度 | 第12-14页 |
·生涯适应 | 第12-13页 |
·生涯乐观主义 | 第13-14页 |
·对工作市场知识的感知 | 第14页 |
3. 依恋 | 第14-15页 |
·依恋的概念 | 第14页 |
·依恋的质量与分类 | 第14页 |
·依恋质量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 第14-15页 |
4. 大学生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与生涯未决关系研究的现状 | 第15-19页 |
·亲子依恋与生涯未决的关系 | 第15-16页 |
·积极生涯态度对生涯未决的影响 | 第16-17页 |
·乐观主义与亲子依恋的关系 | 第17-19页 |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和假设 | 第19-21页 |
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2. 本研究探讨的问题 | 第19-20页 |
3. 研究假设 | 第20页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理论意义 | 第20页 |
·实践意义 | 第20-21页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第21-43页 |
研究一 问卷修订 | 第21-25页 |
1. CFI积极生涯态度问卷的修订 | 第21-23页 |
·CFI积极生涯态度问卷概述 | 第21页 |
·修订方法 | 第21页 |
·效度指标 | 第21-23页 |
·信度指标 | 第23页 |
2. 生涯决策困问卷 | 第23-25页 |
·生涯决策困难问卷概述 | 第23页 |
·修订方法 | 第23-24页 |
·效度指标 | 第24页 |
·信度指标 | 第24-25页 |
研究二 大学生亲子依恋、生涯态度与生涯未决的关系研究 | 第25-43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被试 | 第25页 |
·测量工具 | 第25-26页 |
·自行修订的CFI生涯积极态度问卷 | 第25页 |
·自行修订的CDDQ生涯抉策困难问卷 | 第25页 |
·IPPA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 | 第25-26页 |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 第26页 |
·问卷施测 | 第26页 |
·数据统计工具:数据处理使用SPSS12.0和AMOS4.0 | 第26页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6-37页 |
·大学生亲子依恋的质量 | 第26-27页 |
·大学生生涯未决的水平 | 第27页 |
·大学生在生涯未决上的年级、性别和专业差异 | 第27-29页 |
·大学生在缺乏准备类别上的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 | 第27-28页 |
·缺乏信息类别上的年级、性别和专业差异 | 第28-29页 |
·不一致信息类别上的年级、性别和专业差异 | 第29页 |
·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和生涯未决的关系 | 第29-37页 |
·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和缺乏准备的关系 | 第30-32页 |
·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和缺乏信息的关系 | 第32-34页 |
·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和不一致信息的关系 | 第34-37页 |
3. 讨论 | 第37-42页 |
·大学生亲子依恋的质量 | 第37页 |
·大学生生涯未决的水平 | 第37页 |
·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与缺乏准备的关系 | 第37-38页 |
·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与缺乏信息的关系 | 第38-40页 |
·亲子依恋、积极生涯态度与不一致信息的关系 | 第40-42页 |
4.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问卷附录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