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导言 | 第14-20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四、需要说明的若干问题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劳动报酬权的基础理论 | 第20-70页 |
第一节 劳动报酬权的概念分析 | 第20-33页 |
一、劳动报酬(工资)术语的历史沿革与使用说明 | 第20-26页 |
二、劳动报酬权概念的界定 | 第26-30页 |
三、劳动报酬权的内容与外延 | 第30-33页 |
第二节 劳动报酬权的性质分析 | 第33-53页 |
一、劳动报酬权的私权属性 | 第33-41页 |
二、劳动报酬权的人权属性 | 第41-53页 |
第三节 劳动报酬权的价值分析 | 第53-70页 |
一、劳动报酬权的生存价值 | 第54-58页 |
二、劳动报酬权的秩序价值 | 第58-63页 |
三、劳动报酬权的正义价值 | 第63-70页 |
第二章 劳动报酬谈判权 | 第70-96页 |
第一节 劳动报酬谈判权的含义、行使要件 | 第70-77页 |
一、劳动报酬谈判权的含义 | 第70-72页 |
二、确立劳动报酬谈判权的法律意义 | 第72-74页 |
三、劳动报酬谈判权的行使要件 | 第74-77页 |
第二节 影响劳动报酬谈判权的主要因素 | 第77-87页 |
一、资本优势与劳动者的弱势地位 | 第77-85页 |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 第85-86页 |
三、影响劳动报酬谈判权的其他因素 | 第86-87页 |
第三节 劳动报酬谈判权的法律保护 | 第87-96页 |
一、以最低工资制度为基础的劳动报酬个别谈判权的法律保护 | 第87-90页 |
二、以劳工联合为基础的劳动报酬集体谈判权的法律保护 | 第90-96页 |
第三章 劳动报酬请求权 | 第96-142页 |
第一节 劳动报酬请求权的证成 | 第96-103页 |
一、劳动报酬请求权的含义 | 第96-97页 |
二、劳动报酬请求权的立法和学理考察 | 第97-99页 |
三、建立劳动报酬请求权的法律意义 | 第99-103页 |
第二节 劳动报酬请求权的类型 | 第103-119页 |
一、劳动报酬支付请求权 | 第103-110页 |
二、劳动报酬续付请求权 | 第110-114页 |
三、劳动报酬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114-119页 |
第三节 劳动报酬请求权与抗辩权 | 第119-132页 |
一、劳动报酬支付方式 | 第119-122页 |
二、劳动报酬请求权与雇主的抗辩权 | 第122-128页 |
三、劳动给付请求权与劳动者的抗辩权 | 第128-132页 |
第四节 劳动报酬请求权与诉讼时效 | 第132-142页 |
一、劳动报酬请求权诉讼时效的适用基础 | 第132-136页 |
二、劳动报酬请求权诉讼时效的起算 | 第136-139页 |
三、劳动报酬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 | 第139-142页 |
第四章 劳动报酬优先权 | 第142-188页 |
第一节 劳动报酬优先权的类型、性质 | 第142-154页 |
一、劳动报酬优先权的含义 | 第142-143页 |
二、劳动报酬优先权的类型 | 第143-145页 |
三、劳动报酬优先权的性质 | 第145-154页 |
第二节 确立劳动报酬优先权的基础 | 第154-160页 |
一、劳动报酬的特殊性 | 第154-156页 |
二、劳动报酬权实现的风险性 | 第156-158页 |
三、平等与特权:立法者的价值抉择 | 第158-160页 |
第三节 劳动报酬优先权的顺位 | 第160-181页 |
一、顺位的涵义 | 第160-162页 |
二、劳动报酬优先权与其他一般优先权的顺位 | 第162-171页 |
三、劳动报酬优先权与特别优先权的顺位 | 第171-173页 |
四、劳动报酬优先权与传统担保物权的顺位 | 第173-181页 |
第四节 劳动报酬优先权的限制与补足 | 第181-188页 |
一、限制劳动报酬优先权的法理基础 | 第181-184页 |
二、限制劳动报酬优先权的方式、方法 | 第184-186页 |
三、劳动报酬优先权制度的不足与补足 | 第186-188页 |
结语 | 第188-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