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权与私权的现实博弈--伯林消极自由思想的当代解读
论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语境素描 | 第12-17页 |
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 | 第12-13页 |
二、公权与私权矛盾的凸现 | 第13-15页 |
三、传统路径失效与及新路径探寻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解读“消极自由”的真意 | 第17-23页 |
一、消极自由的指向 | 第17-19页 |
二、消极自由的问题 | 第19-21页 |
三、消极自由的目的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消极自由原则在社会生活中的表达与实现 | 第23-27页 |
一、消极自由的合法性基础 | 第23-24页 |
二、消极自由的表达 | 第24-25页 |
三、消极自由的实现 | 第25-27页 |
第四章 消极自由思维范式的政治学意义 | 第27-35页 |
一、消极自由与自由主义传统 | 第27-29页 |
二、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分野 | 第29-31页 |
三、私人权利与公共权利(力)的分野 | 第31-33页 |
四、消极自由的政治权利范型及政治学方法论意义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消极自由在当代中国生存语境中的意义 | 第35-44页 |
一、当代中国的深层社会心理 | 第36-38页 |
二、消极自由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 第38-44页 |
第六章 消极自由的局限及其超越 | 第44-52页 |
一、消极自由的局限性 | 第44-47页 |
(一) 消极自由的抽象性和保守性 | 第44-47页 |
(二) 消极自由与其它社会价值之间的冲突 | 第47页 |
二、马克思自由观对消极自由观的超越 | 第47-52页 |
结语 | 第5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