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安徽铜陵地区河流重金属污染、生物多样性研究与评价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0页
   ·矿区河流重金属污染研究概述第12-13页
     ·矿区河流重金属污染来源第12-13页
     ·矿区河流重金属污染的特点第13页
   ·重金属污染对河流生物的危害研究概述第13-15页
     ·对植物的危害第14页
     ·对水生动物的危害第14-15页
     ·对微生物的危害第15页
   ·水-沉积物污染评价研究概述第15-17页
     ·河流水质评价研究概述第15-16页
     ·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研究概述第16-17页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概述第17页
   ·铜陵地区河流研究现状第17-18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8-19页
     ·研究目的第18页
     ·研究意义第18-19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26页
   ·研究区概况第20-21页
     ·位置和气候第20页
     ·土地利用情况第20页
     ·矿产资源第20页
     ·植被类型第20-21页
     ·水资源第21页
   ·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第21-22页
     ·采样点的布置第21-22页
     ·样品采集第22页
   ·样品处理第22-23页
     ·水样前处理第22页
     ·沉积物样品前处理第22-23页
     ·浮游植物样品前处理第23页
   ·样品分析第23-26页
     ·上覆水常规理化指标测定第23页
     ·沉积物常规理化指标测定第23-24页
     ·水样及沉积物样重金属总量测定第24页
     ·周丛细菌及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分析第24-26页
       ·细菌基因组总DNA的提取第24-25页
       ·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第25页
       ·DGGE凝胶电泳第25-26页
第三章 铜陵地区河流上覆水和沉积物质量研究第26-57页
   ·铜陵地区河流上覆水水质分析第26-36页
     ·上覆水常规理化指标含量分析第26-28页
     ·上覆水重金属含量分析第28-30页
     ·上覆水水质评价第30-36页
       ·水质评价方法第30-31页
       ·单因子评价结果第31-34页
       ·综合指数评价结果第34-36页
   ·铜陵地区河流沉积物质量研究第36-53页
     ·沉积物常规理化指标分析第36-38页
     ·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析第38-43页
       ·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第38-40页
       ·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出现频次分析第40-42页
       ·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第42-43页
     ·第43-45页
       ·上覆水-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关系第43-44页
       ·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其他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第44-45页
     ·沉积物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价第45-53页
       ·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第45-50页
       ·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第50-53页
   ·讨论第53-55页
     ·河流上覆水污染特征第53-54页
     ·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第54-55页
     ·不同重金属风险评价方法结果对比第55页
   ·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铜陵地区河流生物多样性分析第57-73页
   ·铜陵地区河流生态环境中细菌多样性分析第57-63页
     ·沉积物中细菌DGGE指纹图谱和多样性分析第57-59页
     ·沉积物细菌多样性与沉积物环境因子关系第59-60页
     ·周丛细菌DGGE指纹图谱和多样性分析第60-61页
     ·周丛细菌多样性与河流环境因子关系第61-63页
   ·铜陵地区河流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第63-66页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第63-64页
     ·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第64-65页
     ·上覆水理化性质及重金属污染与浮游植物多样性关系分析第65-66页
   ·铜陵地区河流底栖动物种类特征第66-70页
   ·讨论第70-72页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第70-71页
     ·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第71-72页
   ·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铜陵地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第73-81页
   ·候选指标的确定第73页
   ·评价指标的筛选第73-76页
   ·河流健康综合评价第76-77页
   ·讨论第77-79页
     ·陵地区河流健康状况的特征分析第77-78页
     ·流健康状况与各指标的关系第78-79页
   ·小结第79-8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结论第81-82页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致谢第89-9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压缩感知求解宽角度电磁散射
下一篇:霸王集团洗发品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