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学性状和SSR标记进行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写符号及其中英文对照表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桃的分类、传播和生态类型 | 第12-14页 |
·桃分类 | 第12页 |
·桃的传播 | 第12-13页 |
·桃资源的生态类型 | 第13-14页 |
·种质研究技术及在桃上的应用 | 第14-22页 |
·形态标记研究 | 第15页 |
·孢粉学研究 | 第15-16页 |
·细胞学研究 | 第16页 |
·生化标记分析 | 第16-17页 |
·分子标记研究 | 第17-22页 |
·桃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3-35页 |
·材料 | 第23-29页 |
·桃品种材料 | 第23-27页 |
·生物学性状及定义 | 第27-28页 |
·引物名称及序列 | 第28-29页 |
·方法 | 第29-33页 |
·生物学性状数据及标准化 | 第29-31页 |
·DNA提取及纯化 | 第31页 |
·DNA浓度与质量测定 | 第31页 |
·SSR优化体系 | 第31-32页 |
·引物筛选 | 第32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和银染 | 第32-33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3-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51页 |
·利用生物学性状研究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 第35-39页 |
·性状的变异情况 | 第35-36页 |
·品种间遗传相似性分析 | 第36-37页 |
·聚类分析 | 第37-39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39页 |
·利用SSR技术研究桃品种遗传多样性 | 第39-50页 |
·DNA纯度及完整性 | 第39-40页 |
·SSR体系优化 | 第40-41页 |
·引物筛选 | 第41页 |
·SSR引物扩增结果 | 第41-42页 |
·品种间遗传相似性分析 | 第42-43页 |
·聚类分析 | 第43-45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45页 |
·不同桃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45-50页 |
·两种标记的相关性 | 第50-51页 |
4 讨论 | 第51-59页 |
·生物学性状方面 | 第51-53页 |
·生物学性状及其变异情况 | 第51页 |
·品种遗传相似性 | 第51-52页 |
·品种聚类 | 第52-53页 |
·SSR分子标记方面 | 第53-57页 |
·DNA的提取 | 第53页 |
·胶片的银染与判读 | 第53-54页 |
·SSR体系优化 | 第54页 |
·SSR引物筛选 | 第54-55页 |
·桃品种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55-56页 |
·桃品种和群体的聚类 | 第56-57页 |
·基于生物学性状和 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全文结论及主要创新点 | 第59-60页 |
一、全文结论 | 第59页 |
二、主要创新点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