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关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运行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行政管理模式 | 第10页 |
·法规政策 | 第10页 |
·国际会议 | 第10-11页 |
·低保标准的具体操作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实际调查方法 | 第11页 |
·文献分析方法 | 第11页 |
·系统分析方法 | 第11-12页 |
·创新点 | 第12-13页 |
·个案研究发现理论和现实的差距 | 第12页 |
·低保标准运行调整的现实基础 | 第12-13页 |
第2章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概述 | 第13-19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贫困理论 | 第14-15页 |
·社会公正理论 | 第15页 |
·和谐社会理论 | 第15-16页 |
·现实基础 | 第16页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运行的原则 | 第16-17页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特点 | 第17页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运行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 第17-19页 |
第3章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运行的现状与问题原因 | 第19-31页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沿革 | 第19-20页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运行效果现状 | 第20-23页 |
·低保标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 第23-27页 |
·低保标准运行的基础性工作制约 | 第24-25页 |
·保障水平层次较低 | 第25页 |
·不合规行为屡禁不止 | 第25-26页 |
·分类救助未发挥真正作用 | 第26页 |
·城市低保这一最后防护网承受压力过大 | 第26-27页 |
·低保标准运行出现问题的原因 | 第27-31页 |
·政府职能发挥还不够突出 | 第27页 |
·低保标准架构偏差 | 第27-28页 |
·与其他保障标准衔接不够,自身配套措施缺失 | 第28-29页 |
·工作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社会约束机制 | 第29页 |
·低保人数增加过快和横向比较压力过大 | 第29-30页 |
·就业难造成运行效果停滞不前 | 第30-31页 |
第4章 改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运行效果的对策 | 第31-36页 |
·加速法制化进程 | 第31页 |
·做好配套衔接 | 第31-32页 |
·建立有效的低保资金运作机制 | 第32-33页 |
·完善低保制度的社会监督机制 | 第33页 |
·加强以社区为主的社会保障服务力量 | 第33-34页 |
·科学分类 | 第34-35页 |
·加大再就业力度 | 第35-36页 |
第5章 案例:辽宁省鞍山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运行效果调查 | 第36-42页 |
·鞍山市低保标准运行状况 | 第36页 |
·鞍山低保标准运行效果分析 | 第36-42页 |
·实地调查 | 第36-37页 |
·低保标准运行效果的社会评价 | 第37-38页 |
·低保标准调整情况 | 第38-39页 |
·低保标准运行过程中成绩、问题及其解决意见 | 第39-40页 |
·研究鞍山低保标准运行效果的意义 | 第40-4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2-44页 |
附录:鞍山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查问卷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