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美学理论论文--美学史论文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导论——《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的转型第14-24页
 一 选题的缘起及其研究思路第14页
 二 《巴黎手稿》的整理出版及其中文版本介绍第14-17页
 三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的建构及其转型第17-24页
第一章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认识论美学第24-61页
 第一节 “新的美学”:当代中国认识论美学建设的起点第25-35页
  一 周扬:“我们需要新的美学”第25-28页
  二 蔡仪:“新美学”第28-32页
  三 美学论争(1950—60年代):认识论美学研究的继续与分化第32-35页
 第二节 “内在尺度”:“美的规律”论争的热点第35-51页
  一 “美的规律”一节的不同汉语译文第35-38页
  二 中国美学界对“美的规律”的论争第38-44页
  三 重新理解“美的规律”第44-51页
 第三节 “美的规律”:蔡仪认识论美学的理论内核第51-61页
  一 蔡仪对《巴黎手稿》美学的研究第52-53页
  二 蔡仪《新美学》(改写本):当代中国认识论美学的集大成第53-61页
第二章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实践论美学第61-98页
 第一节 “实践美学”:新时期中国美学的发展的主潮第62-76页
 第二节 “实践本体”:实践美学阐释“自然人化”的路径第76-86页
  一 有关马克思“自然人化”思想的早期研究第76-82页
  二 新时期对“自然人化”的美学论争第82-86页
 第三节 “自然人化”:李泽厚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点第86-98页
  一 自然人化:作为物质生产实践第86-87页
  二 自然人化:“内在自然的人化”与“外在自然的人化”第87-89页
  三 自然人化:“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第89-91页
  四 “自然人化”与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关系第91-98页
第三章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价值论美学(上)第98-120页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中国审美价值研究的回顾第99-110页
 第二节 价值论美学:当代中国美学理论的新走向第110-120页
第四章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价值论美学(中)第120-144页
 第一节 当代中国学术界对异化问题的研究第121-136页
  一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范畴第122-127页
  二 异化:作为一个理论问题第127-134页
  三 异化:作为一种话语表征第134-136页
 第二节 异化劳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美学的重要范畴第136-144页
第五章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价值论美学(下)第144-168页
 第一节 对象性理论:马克思价值论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石第144-158页
  一 对象性理论的缘起:对象与创作自由第145-148页
  二 对象性理论的确立:对象化与审美创造第148-152页
  三 对象性理论的深化:对象性关系与审美价值第152-155页
  四 对象性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意义第155-158页
 第二节 马克思价值论美学思想的体系特征第158-168页
  一 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价值论视野第158-162页
  二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价值论特征第162-168页
结语第168-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86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简介第186-188页
致谢第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皮肤红斑客观化测量研究
下一篇:面向领域的语义信息检索与支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