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红斑客观化测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皮肤红斑客观化测量的意义 | 第7页 |
·皮肤红斑客观化测量进展 | 第7-9页 |
·反射光强方法 | 第7-8页 |
·反射光谱方法 | 第8页 |
·颜色测量方法 | 第8-9页 |
·皮肤数字成像客观化测量的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数字成像测量皮肤颜色 | 第9-10页 |
·皮肤形态分析 | 第10-12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皮肤红斑彩色数字成像测量系统 | 第14-39页 |
·引言 | 第14页 |
·彩色数字成像测量原理 | 第14-18页 |
·颜色原理 | 第15页 |
·彩色数字成像测量系统原理 | 第15-16页 |
·测量精度 | 第16-18页 |
·测量系统及修正方法 | 第18-20页 |
·测量系统 | 第18-20页 |
·测量系统校准和修正方法 | 第20页 |
·测量参数 | 第20-34页 |
·色彩空间 | 第20-24页 |
·皮肤客观化测量参数选取 | 第24-29页 |
·HSV色彩空间的修正 | 第29-31页 |
·数字成像方法测量颜色精度研究 | 第31-34页 |
·测量系统精度 | 第34-36页 |
·病例分析 | 第36-37页 |
·总结和讨论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皮肤红斑客观化测量参数的研究 | 第39-52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皮肤的光学特性 | 第40-44页 |
·皮肤组织与光相互作用 | 第40-41页 |
·人类皮肤生理结构和光谱特性 | 第41-43页 |
·人类皮肤散射特性 | 第43-44页 |
·测量新参数 | 第44-45页 |
·光强对测量新参数的影响实验 | 第45-48页 |
·实验装置 | 第45-46页 |
·单因子方差分析介绍 | 第46页 |
·实验结果 | 第46-48页 |
·测量精度与临床实验 | 第48-50页 |
·测量精度的研究 | 第48-50页 |
·临床实验 | 第50页 |
·总结和讨论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皮肤红斑图像分割 | 第52-65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FCM分割算法及改进 | 第53-57页 |
·皮肤彩色图像分割特征空间的选择 | 第53-55页 |
·FCM算法介绍 | 第55页 |
·改进的FCM算法 | 第55-57页 |
·皮肤红斑彩色图像分割的降维 | 第57-64页 |
·去除亮度 | 第57-59页 |
·一维分割新参量 | 第59-60页 |
·分割对比实验 | 第60-64页 |
·总结与讨论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皮肤红斑形态参量研究 | 第65-73页 |
·引言 | 第65页 |
·数学形态学介绍 | 第65-66页 |
·形态参数提取 | 第66-72页 |
·第一类红斑图像参数提取 | 第66-69页 |
·第二类红斑图像参数提取 | 第69-72页 |
·总结与讨论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3-75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 | 第73-74页 |
·本文的局限 | 第74页 |
·进一步工作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