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河间化肥厂概况 | 第9-11页 |
·河间化肥厂的改制 | 第11-12页 |
·河间化肥厂的破产重组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破产重组过程分析 | 第17-30页 |
·前期工作 | 第17-18页 |
·实地调研 | 第17-18页 |
·稳定生产 | 第18页 |
·组建瀛洲化工 | 第18页 |
·方案形成 | 第18-21页 |
·方案探索 | 第18-19页 |
·方案协商 | 第19-20页 |
·债务重组 | 第20-21页 |
·最终改制方案 | 第21页 |
·方案实施 | 第21-24页 |
·财产清算 | 第21-23页 |
·资产拍卖 | 第23页 |
·财产分配 | 第23-24页 |
·破产重组过程中的经营管理 | 第24-30页 |
·生产运营 | 第24-26页 |
·技术改造 | 第26-27页 |
·内部管理 | 第27-28页 |
·破产重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 第28页 |
·省建投的清产核资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破产重组过程的评价 | 第30-38页 |
·前期工作评价 | 第30-32页 |
·决策过程评价 | 第32-34页 |
·实施过程评价 | 第34-35页 |
·清算小组恪尽职守的工作保证了破产工作的进行 | 第34页 |
·良好的竞拍机制和策略是拍卖成功的保证 | 第34-35页 |
·通过分期支付拍卖资金,进一步降低了收购成本 | 第35页 |
·对经营管理的评价 | 第35-38页 |
·生产经营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第35-36页 |
·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是成功的关键 | 第36-37页 |
·坚持技术改造,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破产重组直接效果评价 | 第38-48页 |
·破产前后的经营成果 | 第38-40页 |
·生产状况 | 第38页 |
·财务状况 | 第38-40页 |
·经济效益评价 | 第40-43页 |
·盈利能力分析 | 第40-41页 |
·清偿能力分析 | 第41页 |
·横向比较 | 第41-43页 |
·经营效率分析 | 第43-48页 |
·产量变化 | 第43-44页 |
·消耗情况 | 第44-46页 |
·成本分析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新公司可持续性评价 | 第48-54页 |
·未来市场走势分析 | 第48-50页 |
·尿素 | 第48-49页 |
·国际市场 | 第48页 |
·国内市场 | 第48-49页 |
·甲醇 | 第49-50页 |
·国际市场 | 第49页 |
·国内市场 | 第49-50页 |
·投资效益评价 | 第50-54页 |
·前提及假设 | 第50-51页 |
·价格 | 第50页 |
·产量 | 第50-51页 |
·成本费用 | 第51页 |
·其它基础数据 | 第51页 |
·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51-54页 |
第六章 破产重组影响效果评价 | 第54-60页 |
·对债权人的影响 | 第54-56页 |
·通过破产重组,解决了公司“老大难”问题 | 第54页 |
·梳理并了结了历史遗留问题 | 第54-55页 |
·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优良资产 | 第55页 |
·破产重组过程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 第55-56页 |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56-58页 |
·出色完成了当地最大企业的破产重组 | 第57页 |
·重组后的企业为当地政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第57-58页 |
·对职工利益的影响 | 第58-60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启示 | 第60-65页 |
·对破产重组的总体评价 | 第60-61页 |
·通过市场化行为成功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 第60页 |
·企业实现了脱胎换骨,走上了正常经营轨道 | 第60-61页 |
·以构筑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妥善保障职工权益 | 第61页 |
·成功度评价 | 第61-62页 |
·几点启示 | 第62-65页 |
·坚持破产但不停产,实现了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机结合 | 第62-63页 |
·灵活处理不同矛盾,实现了战略与战术相结合 | 第63页 |
·在实施破产的同时坚持技术改造,实现了改革与发展相结合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