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1-3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评价方法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4 本文拟创新点 | 第14页 |
§1-5 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 第14-15页 |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15-17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6-2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河北省“十一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分析 | 第17-25页 |
§2-1 国民经济方面 | 第17-21页 |
2-1-1 经济总量方面 | 第17页 |
2-1-2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 第17-21页 |
2-1-3 对外开放方面 | 第21页 |
§2-2 社会事业方面 | 第21-23页 |
2-2-1 人口和人民生活 | 第21-22页 |
2-2-2 社会进步和公共服务方面 | 第22-23页 |
§2-3 资源环境方面 | 第23-25页 |
2-3-1 资源节约方面 | 第23-24页 |
2-3-2 环境保护方面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河北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5-30页 |
§3-1 基本概念 | 第25页 |
3-1-1 指标体系基本概念 | 第25页 |
3-1-2 综合评价基本概念 | 第25页 |
§3-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25-26页 |
3-2-1 指导思想 | 第25-26页 |
3-2-2 基本原则 | 第26页 |
§3-3 河北省“十一五”中期经济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6-30页 |
3-3-1 河北省“十一五”中期经济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第26-28页 |
3-3-2 河北省经济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河北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 第30-45页 |
§4-1 TOPSIS 评价方法 | 第30-33页 |
4-1-1 基本原理 | 第30-31页 |
4-1-2 实证分析 | 第31页 |
4-1-3 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4-2 主成分分析方法 | 第33-45页 |
4-2-1 评价方法及原理 | 第33-34页 |
4-2-2 经济子系统分析 | 第34-38页 |
4-2-3 社会子系统 | 第38-40页 |
4-2-4 资源环境子系统 | 第40-42页 |
4-2-5 区域总系统评价分析 | 第42-45页 |
第五章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5-1 产业升级步伐缓慢,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不相适应 | 第45页 |
§5-2 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与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不相适应 | 第45页 |
§5-3 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资源的要求不相适应 | 第45-46页 |
§5-4 城镇化水平偏低,与培育经济增长极的要求不相适应 | 第46页 |
§5-5 民生问题仍较突出,与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和谐的要求不相适应 | 第46-47页 |
第六章 促进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7-52页 |
§6-1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 第47页 |
6-1-1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 第47页 |
6-1-2 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 第47页 |
§6-2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 第47-48页 |
6-2-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第47-48页 |
6-2-2 大力发展服务业 | 第48页 |
6-2-3 做大做强重点工业 | 第48页 |
6-2-4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 第48页 |
§6-3 提高城镇化水平 | 第48-49页 |
6-3-1 完善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 第49页 |
6-3-2 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城镇化发展内在动力 | 第49页 |
6-3-3 创新工作机制,破除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 | 第49页 |
§6-4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 第49-50页 |
6-4-1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 第49-50页 |
6-4-2 健全社保和医保体系 | 第50页 |
6-4-3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 第50页 |
§6-5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 第50-51页 |
6-5-1 深化改革 | 第50页 |
6-5-2 扩大开放 | 第50-51页 |
§6-6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 第51-52页 |
6-6-1 完善制度建设 | 第51页 |
6-6-2 强化宣传教育 | 第51页 |
6-6-3 积极推动农村节能减排 | 第51-5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A | 第56-57页 |
附录 B | 第57-58页 |
附录 C | 第58-59页 |
附录 D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