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0-13页 |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界定 | 第14页 |
2-1-1 国内外学者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界定 | 第14页 |
2-1-2 本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界定 | 第14页 |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17页 |
2-2-1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2-2-2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态演变的理论基础 | 第15页 |
2-2-3 区域经济一体化作用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5页 |
2-2-4 国内外学者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研究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基本情况和制约因素分析 | 第17-31页 |
3-1 基本情况分析 | 第17-27页 |
3-1-1 经济总量分析 | 第17-19页 |
3-1-2 产业结构分析 | 第19-23页 |
3-1-3 对外经济分析 | 第23-24页 |
3-1-4 金融业分析 | 第24-27页 |
3-2 制约因素分析 | 第27-31页 |
3-2-1 发展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3-2-2 制约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海峡西岸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基本构想 | 第31-39页 |
4-1 海峡西岸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架构设计 | 第31-32页 |
4-1-1 基本框架 | 第31页 |
4-1-2 发展目标 | 第31-32页 |
4-1-3 基本内容 | 第32页 |
4-2 海峡西岸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重点 | 第32-36页 |
4-2-1 区域城市带以及城镇化建设 | 第32-33页 |
4-2-2 产业一体化 | 第33-35页 |
4-2-4 市场一体化 | 第35页 |
4-2-5 基础设施一体化 | 第35页 |
4-2-6 制度与政策一体化 | 第35-36页 |
4-3 对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分析及其对海西区的启示 | 第36-39页 |
4-3-1 三大经济圈竞争力分析 | 第36-37页 |
4-3-2 三大经济圈经济类型分析 | 第37页 |
4-3-3 对海峡西岸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启示 | 第37-39页 |
第五章 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证研究 | 第39-44页 |
5-1 索洛模型概述 | 第39-41页 |
5-1-1 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增长率的模型设定 | 第39-40页 |
5-1-2 产业结构变动对海西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和贡献 | 第40-41页 |
5-2 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41-44页 |
5-2-1 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50] | 第41-42页 |
5-2-2 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 第42-4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4-47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44页 |
6-2 加快推进海峡西岸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6-2-1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性职能 | 第44-45页 |
6-2-2 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充分发挥产业聚集优势 | 第45-46页 |
6-2-3 处理好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相邻经济区的关系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