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股票期权的产生背景及理论基础 | 第8-16页 |
第一节 股票期权的产生 | 第8-9页 |
第二节 股票期权产生的背景分析 | 第9-11页 |
一、新经济时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 | 第9-10页 |
二、企业家人力资本地位的提升 | 第10页 |
三、产业结构的升级 | 第10-11页 |
第三节 股票期权理论 | 第11-16页 |
一、股票期权的内涵与种类 | 第11-12页 |
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三、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优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股票期权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41页 |
第一节 国外的股票期权应用现状及特点 | 第16-27页 |
一、股票期权制度的广泛应用 | 第16-17页 |
二、股票期权制度应用的新发展 | 第17-18页 |
三、国外股票期权制度的运行规范 | 第18-21页 |
四、股票期权制度的应用条件 | 第21-24页 |
五、实证案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 第24-27页 |
第二节 股票期权激励在我国的实践 | 第27-35页 |
一、我国应用股票期权制度的障碍 | 第27-30页 |
二、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应用实践 | 第30-34页 |
三、实证案例——上海贝岭 | 第34-35页 |
第三节 中西方股票期权应用比较 | 第35-41页 |
一、法律法规 | 第35-38页 |
二、市场环境 | 第38-40页 |
三、公司治理结构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对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构想 | 第41-49页 |
第一节 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 第41-42页 |
一、建议适当修改公司法 | 第41-42页 |
二、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制度的税收优惠做出特别规定 | 第42页 |
三、尽快制定经理股票期权会计制度或是相应的准则 | 第42页 |
第二节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42-44页 |
一、调整国有企业股权结构 | 第42页 |
二、提高公司股权的流动性 | 第42-43页 |
三、规范董事会 | 第43页 |
四、加强监事会的权威性 | 第43-44页 |
五、规范管理层 | 第44页 |
第三节 加强市场建设,为股票期权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44-46页 |
一、加强资本市场与经理人市场建设 | 第44页 |
二、强化信息披露,建立股票期权申报制度 | 第44-45页 |
三、建立防止幕后交易的自律制度 | 第45页 |
四、制定反证券欺诈的措施 | 第45页 |
五、发展和规范中介机构 | 第45-46页 |
第四节 我国股票期权的设计要点和运作选择 | 第46-49页 |
一、股票期权的决策机构 | 第46页 |
二、股票期权计划的管理机构 | 第46页 |
三、股票来源 | 第46-47页 |
四、股票期权的授予对象 | 第47页 |
五、行权价 | 第47页 |
六、行权期 | 第47-48页 |
七、行权方式、行权时机及行权安排 | 第48页 |
八、个人股票期权的数量 | 第48页 |
九、业绩考核指标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3-58页 |
英文详细摘要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