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驾驶疲劳检测系统研究
第一章 驾驶疲劳检测系统概述 | 第1-13页 |
·绪论 | 第7-8页 |
·驾驶疲劳检测系统 | 第8-9页 |
·国内外驾驶疲劳检测系统的研究 | 第9-10页 |
·驾驶疲劳检测系统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安排 | 第11-13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论文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机器视觉技术与系统框架 | 第13-24页 |
·机器视觉技术 | 第13-17页 |
·物体识别 | 第13-14页 |
·图像分割 | 第14-16页 |
·运动估计 | 第16-17页 |
·机器视觉的硬件基础 | 第17-20页 |
·机器视觉系统硬件构成 | 第17-18页 |
·DSP技术和应用 | 第18-19页 |
·TI系列芯片的特点和应用 | 第19-20页 |
·视觉系统的基本框架和组成 | 第20-22页 |
·Marr视觉计算理论 | 第20-21页 |
·傅京孙的视觉理论 | 第21页 |
·基本的视觉系统组成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驾驶疲劳的机理和检测方法 | 第24-31页 |
·驾驶疲劳的概念 | 第24-25页 |
·驾驶疲劳的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驾驶疲劳的生理学分析 | 第25-26页 |
·驾驶疲劳的行为学机理 | 第26-27页 |
·驾驶疲劳检测方法 | 第27-30页 |
·EEG和头部位置传感器测量疲劳/瞌睡的方法 | 第27页 |
·监视方向盘运动或汽车驾驶方向的方法 | 第27-28页 |
·眼睛及其疲劳机理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基于DSP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设计 | 第31-39页 |
·基于DSP的视觉系统构成 | 第31页 |
·DSP硬件系统 | 第31-36页 |
·系统核心处理器—TMS320DM642芯片 | 第31-33页 |
·数据输入装置 | 第33-34页 |
·数字化视频芯片及存储装置 | 第34-36页 |
·程序存储设置 | 第36页 |
·程序显示设置 | 第36页 |
·软件算法部分 | 第36-38页 |
·DSP开发流程和环境 | 第37页 |
·疲劳检测的方法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人脸检测和定位 | 第39-50页 |
·人脸检测的方法 | 第39-42页 |
·基于统计的人脸检测方法 | 第39-40页 |
·基于知识建模的人脸检测方法 | 第40-41页 |
·各种方法比较 | 第41-42页 |
·人脸检测与跟踪算法 | 第42-49页 |
·人脸检测 | 第42-47页 |
·人脸跟踪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驾驶员疲劳状态的检测 | 第50-60页 |
·眼睛的检测和定位 | 第50-54页 |
·灰度投影定位眼睛 | 第50-52页 |
·标定法定位眼睛 | 第52-53页 |
·BLINK的方法定位眼睛 | 第53-54页 |
·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54页 |
·眼睛特征提取和PERCLOS计算 | 第54-55页 |
·驾驶疲劳检测与识别工程实现 | 第55-58页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5-56页 |
·系统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60-61页 |
·系统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作者读研时期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