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张爱玲与萧红成长的世界 | 第8-16页 |
(一) 社会转型期为天才女作家的成长提供了可能 | 第8-12页 |
(二) 父爱的失落与母爱的缺失造成的身心分裂的人格特征 | 第12-13页 |
(三) 爱情的超常体认与出走之后的自我救赎 | 第13-16页 |
二、相似的人生经历却不尽相同的创作 | 第16-24页 |
(一) “精神之父”的引领及“童女”的视角与角色扮演 | 第16-18页 |
(二) 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下迥异的创作态度 | 第18-20页 |
(三) 荒凉:富有女性作家特质的作品地域风格 | 第20-22页 |
(四) “五四”精神烛照下不同的阶层意识 | 第22-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后记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