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俄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言语交际失误的概念和界说 | 第14-18页 |
一、Ермакова-Земская的言语交际失误定义 | 第14-15页 |
二、Дж.Р.Остин的言语交际理论 | 第15-16页 |
(一) Остин所归纳的言语交际成功的条件 | 第15页 |
(二) Остин对言语交际失误、不成功现象的分类 | 第15-16页 |
三、言语交际失误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一) 言语交际失误 | 第16页 |
(二) 语用失误 | 第16页 |
(三) 言语交际失误与语用失误的关系 | 第16-18页 |
第二章:导致言语交际失误的因素 | 第18-26页 |
一、非语言性因素 | 第18-22页 |
(一) 社会性因素 | 第18-19页 |
(二) 生理因素 | 第19页 |
(三) 心理因素 | 第19-20页 |
(四) 体态语因素 | 第20-22页 |
二、语言性因素 | 第22-23页 |
(一) 语言能力 | 第22页 |
(二) 社会语言能力 | 第22页 |
(三) 话语能力 | 第22-23页 |
三、语用性因素 | 第23页 |
(一) 会话含义 | 第23页 |
(二) 间接言语行为 | 第23页 |
四、文化差异因素 | 第23-26页 |
(一) 宗教 | 第24页 |
(二) 历史 | 第24页 |
(三) 民俗 | 第24-26页 |
第三章:语言性因素产生的言语交际失误 | 第26-36页 |
一、语言本身的特性所引起的言语交际失误 | 第26-30页 |
(一) 语言单位多义性的现象造成的言语交际失误 | 第26-28页 |
(二) 对于所指和词汇的语义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言语交际失误 | 第28-29页 |
(三) 由于对个别、一般、有定和无定范畴外在表现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言语交失误 | 第29-30页 |
(四) 由于说话人与受话人在交际中存在理解差异而造成言语交际失误 | 第30页 |
二、语言的歧义现象所引起的言语交际失误 | 第30-34页 |
(一) 语言表达平面上的歧义 | 第31-32页 |
(二) 语法歧义 | 第32-33页 |
(三) 词和句子的歧义 | 第33-34页 |
三、语言能力的差异所引起的言语交际失误 | 第34-36页 |
(一) 语言知识 | 第34页 |
(二) 言语技能 | 第34-35页 |
(三) 交际双方的知识结构 | 第35-36页 |
第四章:语用性因素产生的言语交际失误 | 第36-48页 |
一、О.Н.Ермакова和Е.А.Земская提出的导致言语交际失误的语用因素 | 第36-41页 |
(一) 由于对说话人交际意图的不正确理解而引起的言语交际失误 | 第36-37页 |
(二) 由于谈话者忽略了词义中的语用成分而引起的言语交际失误 | 第37-38页 |
(三) 由于违背意义范畴间的定型性联系而引起的言语交际失误 | 第38页 |
(四) 由于存在言语行为、思想定型而引起的言语交际失误 | 第38页 |
(五) 由于对描述的反映所引起的言语交际失误 | 第38-39页 |
(六) 由于说话人个性的差异所引起的言语交际失误 | 第39页 |
(七) 语境认知差异所引起的言语交际失误 | 第39-41页 |
二、礼貌原则与言语交际失误 | 第41-44页 |
(一) 礼貌原则的内容 | 第41-42页 |
(二) 交际中的失礼现象 | 第42-44页 |
三、会话合作原则与言语交际失误 | 第44-48页 |
(一) 会话合作原则的内容 | 第44页 |
(二) 违背会话合作原则而导致的言语交际失误 | 第44-48页 |
第五章:言语交际失误对教学的几点启示 | 第48-52页 |
一、文化因素 | 第48-49页 |
(一) 文化导入的原则 | 第48-49页 |
(二) 文化导入的方法 | 第49页 |
二、语用因素 | 第49-50页 |
三、语境因素 | 第50页 |
四、充分利用资源 | 第50页 |
五、语言测试 | 第50-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