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 英文提要 | 第4-5页 |
| 零 引言 | 第5-12页 |
| 一 释题 | 第5-6页 |
| 二 对以往研究的回顾与分析 | 第6-9页 |
| 三 本文的选题依据及基本思路 | 第9-12页 |
| 壹 感知觉与战国文字的简化 | 第12-22页 |
| 一 以战国文字的简化为考察对象的理由 | 第12页 |
| 二 文字学家对于文字简化原因的解释 | 第12-13页 |
| 三 战国文字的简化方式与感知觉 | 第13-20页 |
| 四 小结 | 第20-22页 |
| 贰 现代认知范畴理论与汉字的偏旁化 | 第22-42页 |
| 一 汉字偏旁化的内涵 | 第22-23页 |
| 二 认知的基本范畴——汉字偏旁化的开端 | 第23-31页 |
| 三 汉字偏旁化的定形过程——异化、同化 | 第31-35页 |
| 四 汉字偏旁化的自觉运用——类化 | 第35-41页 |
| 五 小结 | 第41-42页 |
| 叁 汉字的声化与认知 | 第42-47页 |
| 一 汉字识别中的语音激活 | 第42-43页 |
| 二 汉字的声化与复脑认知 | 第43-45页 |
| 三 汉字的声化与汉字的简化 | 第45-46页 |
| 四 小结 | 第46-47页 |
|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后记 | 第52-53页 |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53页 |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