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32页 |
1.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 第11-13页 |
·正极材料 | 第12页 |
·负极材料 | 第12页 |
·电解液 | 第12-13页 |
2.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及特性 | 第13-14页 |
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概述 | 第14-19页 |
·Li-Co-O体系 | 第15-16页 |
·Li-Ni-O体系 | 第16-17页 |
·Li-Mn-O体系 | 第17-18页 |
·Li-V-O体系 | 第18-19页 |
4.正极材料的一般制备方法 | 第19-21页 |
·固相合成法 | 第19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9-20页 |
·沉淀法 | 第20页 |
·微波法 | 第20-21页 |
5.LiV_3O_8电极材料的概况 | 第21-26页 |
·LiV_3O_8的结构及性能 | 第21-22页 |
·LiV_3O_8的一般制备方法 | 第22-25页 |
·对LiV_3O_8的掺杂技术 | 第25-26页 |
6.固相配位法 | 第26-30页 |
·固相配位化学与溶液相配位化学反应的差别 | 第26-27页 |
·影响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在材料合成制备中的应用 | 第28-30页 |
7.结语 | 第30-32页 |
第二章 Li_(1+x)V_3O_8的固相配位法制备及性能的表征 | 第32-54页 |
1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实验原理 | 第33页 |
·LiV_3O_8的制备 | 第33-34页 |
·差热差重分析 | 第34页 |
·物相分析 | 第34页 |
·样品形貌的表征 | 第34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页 |
·模拟电池的制备 | 第34页 |
2.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前驱体红外及热稳定性分析 | 第35-36页 |
·热分解产物的XRD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产物透镜结果 | 第39-40页 |
·产物电化学性能初探 | 第40-41页 |
3 LiV_3O_8电极材料制备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41-49页 |
·热分析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 第41-43页 |
·动力学机理函数 | 第43页 |
·动力学机理的数学模型 | 第43-44页 |
·Coats-Redfern积分法和Anderson-Freeman微分法计算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 第44-49页 |
4.固相配位制得产物与传统高温制得产物的对比研究 | 第49-53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9页 |
·不同方法制备产物的物相结构分析结果 | 第49-50页 |
·不同方法制备产物的形貌分析结果 | 第50-51页 |
·不同方法制备产物的充放电实验对比 | 第51-53页 |
5.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改性LiV_3_8电极材料的固相配位法制备及性能的表征 | 第54-62页 |
1.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实验原理 | 第54页 |
·LiV_3O_8的制备 | 第54-55页 |
·物相分析 | 第55页 |
·样品形貌的表征 | 第55-56页 |
·模拟电池的制备 | 第56页 |
2.结果与讨论 | 第56-60页 |
3.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掺杂二氧化钛LiV_3O_8的固相配位法制备研究 | 第62-70页 |
1 实验部分 | 第63-66页 |
·实验原理 | 第64页 |
·LiV_3O_8的制备 | 第64-65页 |
·物相分析 | 第65页 |
·样品形貌的表征 | 第65页 |
·模拟电池的制备 | 第65-66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6-69页 |
·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 | 第66页 |
·样品的首次充放电量 | 第66-67页 |
·掺杂LiV_3O_8电极材料与其他制备产物的初次充放电量对比 | 第67-69页 |
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70-72页 |
参考资料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 第79-80页 |
凝胶前驱体红外分析图谱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