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一般病证论文--中风论文

加味中风防治散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研究及机理探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9-31页
 一、中医学认识第9-21页
  (一) 历代文献记载第9-10页
  (二) 发病学研究第10-11页
  (三) 辨证论治研究第11页
  (四) 现代中医药研究进展第11-15页
  (五) 导师以加味中风防治散治疗中风先兆证的理论基础第15-21页
 二、现代医学认识第21-31页
  (一) 概述第21页
  (二) 中风先兆证所对应疾病与脑卒中的关系第21-26页
  (三) 血管内皮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第26-31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31-42页
 一、病例纳入标准及剔除标准第31-33页
  (一) 一般情况第31页
  (二) 中医辨证标准第31-32页
  (三) 西医诊断标准第32-33页
  (四) 纳入标准第33页
  (五) 排除病例标准第33页
  (六) 剔除病例和脱落病例第33页
 二、实验方法第33-35页
  (一) 实验设计第33页
  (二) 病例数量、来源第33页
  (三) 用药方法第33-34页
  (四) 观察指标第34页
  (五) 疗效判定第34-35页
  (六) 统计学处理第35页
 三、治疗结果第35-42页
  (一) 临床疗效比较第35-37页
  (二) 血脂变化第37-38页
  (三) 中风酶免变化第38-39页
  (四) 内皮素、一氧化氮变化第39-40页
  (五) 血夜流变学变化第40-42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42-47页
 一、对脂质代谢的影响第42-43页
 二、对 SOD、MDA的影响第43-44页
 三、对纤溶系统的影响第44页
 四、对 ET-1、NO的影响第44-45页
 五、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第45-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4页
致谢第54-55页
附:中风先兆证疗效评定记分法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WTO争端解决中的“司法积极主义”
下一篇:争点整理程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