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动态场景下多运动目标检测及跟踪方法研究

独创性声明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6页
   ·引言第15-17页
   ·研究现状第17-31页
     ·检测常用技术第17-23页
       ·基于区域的分割技术第17-18页
       ·基于边缘的分割技术第18-19页
       ·基于特定理论的图像分割技术第19-22页
       ·基于序列图像中运动信息的检测技术第22-23页
     ·跟踪常用技术第23-29页
       ·波门跟踪第24-25页
       ·相关跟踪第25-26页
       ·基于目标运动模型的滤波器跟踪第26-29页
     ·目标检测和跟踪所面临的问题第29-31页
       ·影响运动目标检测和跟踪性能的因素第30页
       ·运动目标特征选取的难点第30-31页
       ·运动目标跟踪实时性要求第31页
   ·本文主要工作第31-36页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31-32页
     ·论文的研究主线第32-33页
     ·论文的结构第33-34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34-36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36-50页
   ·小波变换第36-38页
     ·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第36页
     ·连续小波第36-37页
     ·二进小波第37-38页
     ·离散小波变换的设计第38页
   ·主动轮廓线模型第38-42页
     ·能量模型的定义第38-39页
     ·基于变分法的能量极小法算法第39-40页
     ·基于动态规划的求解算法第40-42页
   ·分形与分形维数第42-46页
     ·分形的基本概念第42-44页
     ·分形维数第44-46页
   ·神经网络第46-48页
     ·BP神经网络的结构第46页
     ·BP神经网络的算法第46-48页
   ·小结第48-50页
第三章 图像预处理第50-66页
   ·引言第50页
   ·图像去噪、增强技术概述第50-56页
     ·图像去噪第50-53页
       ·基于中值滤波的方法第51页
       ·基于维纳滤波的方法第51-52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第52页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方法第52页
       ·基于模糊技术的方法第52-53页
       ·基于小波分析的方法第53页
     ·图像增强第53-56页
       ·点运算第54-55页
       ·空间运算第55-56页
       ·变换域运算第56页
   ·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图像增强算法研究第56-65页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增强技术第57-58页
       ·单阈值技术第57页
       ·双阈值技术第57-58页
     ·问题描述第58-59页
     ·基本原理第59-60页
     ·图像去噪第60-61页
     ·图像增强第61-62页
     ·图像增强效果评价参数第62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2-65页
       ·‘Circuit’实验第62-64页
       ·X线胸片实验第64-65页
   ·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运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第66-88页
   ·引言第66页
   ·运动目标检测技术概述第66-70页
     ·分割的步骤及方法第66-67页
       ·预处理第66-67页
       ·特征提取第67页
       ·决策第67页
     ·常用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第67-70页
       ·基于颜色的方法第68页
       ·基于边缘的方法第68页
       ·光流法第68页
       ·图像差法第68-69页
       ·主动轮廓线第69-70页
       ·混合算法第70页
   ·新算法原理第70-71页
   ·目标初始轮廓的提取第71-81页
     ·三帧图像差法第71-73页
     ·运动基点的获得第73-76页
       ·分水岭算法第73-74页
       ·具体算法第74-76页
     ·区域生长法第76-77页
     ·区域生长法中种子的投放准则第77-79页
     ·一致性判别准则第79-80页
     ·新种子点的生成第80页
     ·区域合并第80-81页
   ·结果优化第81-83页
     ·Snake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第81-83页
     ·记忆模板更新第83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83-86页
     ·场景1第84页
     ·场景2第84-85页
     ·场景3第85-86页
     ·检测准确率及耗时分析第86页
   ·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特征提取第88-102页
   ·引言第88页
   ·特征提取与选择第88-89页
     ·特征提取与选择的步骤第88-89页
       ·特征的形成第88-89页
       ·特征的提取第89页
       ·特征选择第89页
   ·目标多种特征的分析与描述第89-101页
     ·不变矩特征第90-92页
       ·原点矩和中心矩第90-92页
       ·标准化中心矩第92页
     ·几何特征第92-93页
     ·运动特征第93页
     ·分形特征第93-96页
       ·问题描述第94页
       ·Mandelbrot求曲线分形维数方法原理第94-95页
       ·Peleg算法计算原理第95-96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6-101页
   ·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基于目标运动模型的跟踪方法第102-126页
   ·引言第102页
   ·机动目标模型综述第102-107页
     ·CV和CA模型第103页
     ·时间相关模型(Singer模型)第103-104页
     ·半马尔可夫模型第104页
     ·Noval统计模型第104-105页
     ·机动目标当前统计模型第105页
     ·机动目标的坐标转弯模型第105-106页
     ·高度机动目标的Jerk模型第106页
     ·交互式多模型第106-107页
   ·基于目标运动模型的滤波器跟踪所面临的问题第107-108页
     ·目标实际运动规律第107页
     ·目标形心轨迹的确定第107-108页
     ·目标运动过程真实形变的计算第108页
     ·检测结果的非继承性第108页
   ·基于目标运动模型的跟踪方法第108-124页
     ·问题描述第108-109页
     ·目标运动模型建立第109-120页
       ·角点检测第109-110页
       ·仿射变换第110-111页
       ·常用的相似性度量标准第111-113页
       ·多重相关判据第113-116页
       ·缩放因子s求取第116页
       ·旋转角度a求取第116-118页
       ·特征点配准第118页
       ·删除误匹配点对第118-120页
       ·神经网络构造运动模型第120页
     ·模型预测误差第120-121页
       ·目标真实轮廓检测第121页
       ·模型误差修正第121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21-124页
   ·小结第124-12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6-129页
   ·工作总结第126-127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参加完成的科研工作第142-143页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2页
 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作者简介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关于利用绿色投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