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网络服务给反垄断法带来的挑战 | 第13-30页 |
一、 网络服务的外部性 | 第13-18页 |
(一) 网络服务外部性产生的原因 | 第13-15页 |
(二) 网络负外部性的表现 | 第15-18页 |
二、 网络垄断识别时面临的困境 | 第18-21页 |
(一) 垄断形式的反规律性 | 第18页 |
(二) 垄断企业不一定抑制技术创新 | 第18-19页 |
(三) 垄断结构的脆弱性与暂时性 | 第19-21页 |
三、 认定标准的挑战 | 第21-29页 |
(一) “相关市场”界定的难度增大 | 第21-25页 |
(二) 传统垄断判定依据的适用困境与偏离 | 第25-29页 |
四、 一国反垄断法实施的力不从心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网络时代反垄断法的变革与发展 | 第30-44页 |
一、 “相关市场”界定的新标准 | 第30-31页 |
二、 垄断认定方法由“结构主义”向“行为主义”转变 | 第31-37页 |
(一) 结构主义衰落的原因 | 第32-33页 |
(二) 行为主义的提升 | 第33-37页 |
三、 合理原则的广泛适用 | 第37-41页 |
四、 反垄断合作的加强 | 第41-44页 |
(一) 国内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即域外管辖权 | 第41-42页 |
(二) 双边、多边合作 | 第42页 |
(三) 建立国际统一的反垄断法律规范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我国反垄断法应对网络反竞争行为的制度完善 | 第44-52页 |
一、 制度完善的基础 | 第44-46页 |
(一) 确立网络系统标准 | 第44-45页 |
(二) 网络标准的协调 | 第45-46页 |
二、 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6-52页 |
(一) 坚持行为主义的认定方法和“开放平台”的制裁手段相结合 | 第46-48页 |
(二) 控制“合理性”原则的适用范围和干预力度,防止执法者被捕获 | 第48-49页 |
(三) 充分发挥发垄断法的保障作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 第49-50页 |
(四) 加强反垄断的国际合作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