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学术界广泛关注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方法不断创新 | 第11-12页 |
1.1.3 发展的需求 | 第12-13页 |
1.2 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回顾 | 第13-18页 |
1.2.1 国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环境影响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环境影响研究 | 第15-18页 |
2 城市边缘区概念及边界界定 | 第18-25页 |
2.1 城市边缘区形成 | 第18-19页 |
2.1.1 城市作用力 | 第18页 |
2.1.2 乡村作用力 | 第18-19页 |
2.2 城市边缘区概念讨论 | 第19-21页 |
2.2.1 国外观点 | 第19-20页 |
2.2.2 国内观点 | 第20页 |
2.2.3 本文观点 | 第20-21页 |
2.3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 第21-23页 |
2.3.1 土地利用变化的阶段性 | 第21-22页 |
2.3.2 土地利用构成的复杂性 | 第22页 |
2.3.3 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 | 第22-23页 |
2.3.4 土地利用变化的过渡性 | 第23页 |
2.4 城市边缘区边界界定 | 第23-25页 |
2.4.1 “断裂点”分析法 | 第24页 |
2.4.2 遥感和GIS技术分析法 | 第24-25页 |
3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5-33页 |
3.1 研究区选择及其意义 | 第25-26页 |
3.2 研究区概况 | 第26-31页 |
3.2.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6-28页 |
3.2.2 旅游资源概况 | 第28页 |
3.2.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8-31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3.3.1 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3.3.2 数据处理及方案流程 | 第32-33页 |
4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 第33-53页 |
4.1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 第33-34页 |
4.2 研究区土地利用概况 | 第34-38页 |
4.2.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类型 | 第34-36页 |
4.2.2 土地利用结构的定量描述:信息嫡和均衡度 | 第36-38页 |
4.3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分异特征 | 第38-45页 |
4.4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 | 第45-53页 |
4.4.1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 | 第45-47页 |
4.4.2 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指数 | 第47页 |
4.4.3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及其区域分异 | 第47-53页 |
5 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效应 | 第53-64页 |
5.1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建构 | 第53-56页 |
5.1.1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V) | 第55-56页 |
5.1.2 生态环境变化的强度指数 | 第56页 |
5.2 1990年以来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概述 | 第56-57页 |
5.3 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时空分异特性 | 第57-64页 |
5.3.1 1990年生态环境质量的区域特性 | 第57-58页 |
5.3.2 2002年生态环境质量的区域特性 | 第58-60页 |
5.3.3 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区域差异 | 第60-62页 |
5.3.4 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成因分析 | 第62-64页 |
6 讨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