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中国外交史、对外关系史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导论 国家建设与现代外交制度的成长:对中国的意义第10-34页
 一 选题:从制度角度研究新中国外交第11-13页
 二 解题: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第13-17页
 三 解题:新中国外交制度的研究任务、解题思路和探究主题第17-20页
 四 文献综述:国内外对中国外交制度研究的现状、路径及其问题第20-24页
 五 研究路径与方法:中层理论与历史制度主义第24-27页
 六 转变中的现代外交制度及其对中国的意义第27-29页
 七 本论文的章节大纲第29-30页
 小结第30-34页
第一章 中国外交制度的过程:理论分析模型的构建第34-46页
 第一节 外交制度过程:一般框架分析第34-37页
 第二节 历史—社会—文化—世界:新中国外交制度的生态视野第37-39页
 第三节 政党—国家—社会: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政治制度依托第39-41页
 第四节 价值—思想—原则:新中国外交制度的隐形构造第41-43页
 小结第43-46页
第二章 新中国的国家目标与革命外交价值原则的确立第46-63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外事制度的成长第47-50页
 第二节 师法苏俄的社会主义与新中国外交价值原则的内在矛盾第50-53页
 第三节 从“三大决策”到“五项原则”:外交价值系统的合理化第53-57页
 第四节 中国外交价值系统的基础和根源:总结与评价第57-59页
 小结第59-63页
第三章 外交价值系统的法理化与党管外交体制的确立第63-79页
 第一节 外交价值系统的法理化与新中国外交制度的基础革命第63-66页
 第二节 党管外交原则的确立:新中国外交组织体制的成长第66-70页
 第三节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决策制度:党委制与圈阅制第70-73页
 第四节 新中国外交组织体制评估第73-75页
 小结第75-79页
第四章 外事无小事:新中国外交制度的运行机制第79-96页
 第一节 外事无小事:新中国外交运行机制的指导原则第79-82页
 第二节 竞争中的合作:新中国外交制度竞争协调机制第82-85页
 第三节 动员政治与官僚政治的交错:新中国外交制度激励机制第85-89页
 第四节 党性与派性的折冲:新中国外交制度约束机制第89-91页
 第五节 强外交·弱制度:新中国外交运行机制评估第91-93页
 小结第93-96页
第五章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实践悖论及其挑战第96-113页
 第一节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实践悖论第96-99页
 第二节 1956年之后新中国外交制度面临的挑战第99-103页
 第三节 新中国外交制度变迁的路径闭锁与中国外交的危机第103-110页
 小结第110-113页
第六章 国家目标的重新确定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外交道路第113-129页
 第一节 路径依赖与中国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第113-118页
 第二节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回归现代化逻辑的外交价值取向第118-121页
 第三节 新国家目标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外交道路的确立第121-125页
 小结第125-129页
第七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民主成长与外交体制重整第129-168页
 第一节 外交权威转型:邓小平外交权威与外交领导体制的新特点第129-142页
 第二节 党政分开的改革与外交组织体制的重整第142-159页
 第三节 推动新中国外交组织体制制度化的动力第159-162页
 小结第162-168页
第八章 外交决策体制的制度化与与决策模式创新第168-204页
 第一节 组织增生与惯例巩固:外交决策过程的制度化第168-176页
 第二节 专业化与确定化:中国外交决策的模式问题第176-181页
 第三节 外交政策思想库的成长及其制度化要求第181-194页
 第四节 寻求平衡的政党、国家与社会:外交决策制度的重构第194-198页
 小结第198-204页
第九章 新中国外交运行机制的分化及其挑战第204-218页
 第一节 硬外交、软着陆:世界政治经济变迁中的中国外交运行机制第204-210页
 第二节 外交运行机制的层化和分化引起的外交行第210-214页
 第三节 外事无小事的挑战及外交协调机制第214-216页
 小结第216-218页
第十章 中国外交制度模型及其范式转换第218-234页
 第一节 中国外交制度的模型:依赖政党的国家权威主义第218-221页
 第二节 中国外交制度的范式转换:渐进性制度变迁的合理性第221-228页
 第三节 现代外交制度新范式的需求:全球化背景下的合法性挑战第228-231页
 小结第231-234页
结论 历史发展、制度变迁与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道路第234-243页
 一 历史发展与制度成长:中国外交制度大历史第234-237页
 二 制度变迁与外交绩效:现代外交制度变迁的一般逻辑第237-239页
 三 制度变迁与中国特色:中国外交制度建设道路第239-241页
 四 学术创新与研究启发:一项纯学术的思索第241-243页
参考文献第243-260页
后记第260-262页
论文独创性声明第262页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第262页

论文共2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城市郊区农村的价值研究
下一篇:反垄断:交易费用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