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法律制度研究
导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重整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1-25页 |
第一节 重整制度的定义及特征 | 第11-15页 |
一、重整制度的定义 | 第11-12页 |
二、重整制度的特征 | 第12-15页 |
第二节 重整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5-21页 |
一、重整制度产生的经济背景 | 第15-16页 |
二、各国重整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6-18页 |
三、重整制度的立法例 | 第18-21页 |
第三节 重整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21-25页 |
一、营运价值论 | 第22-23页 |
二、利益与共论 | 第23-24页 |
三、社会政策论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重整程序中的法律实体设计 | 第25-37页 |
第一节 重整机构 | 第25-32页 |
一、重整人 | 第26-29页 |
二、重整监督人 | 第29-31页 |
三、关系人会议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重整制度的适用对象及条件 | 第32-34页 |
一、重整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32-33页 |
二、重整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33-34页 |
第三节 重整申请人 | 第34-35页 |
一、债务人 | 第34页 |
二、债权人 | 第34-35页 |
三、公司股东 | 第35页 |
第四节 重整债权、重整债务及股东权 | 第35-37页 |
一、重整债权 | 第35-36页 |
二、重整债务 | 第36-37页 |
三、股东权 | 第37页 |
第三章 重整计划 | 第37-52页 |
第一节 重整计划的制定 | 第37-43页 |
一、重整计划的提出 | 第37-39页 |
二、重整计划的内容 | 第39-42页 |
三、重整计划的种类 | 第42-43页 |
第二节 重整计划的通过 | 第43-46页 |
一、表决人分组 | 第43-44页 |
二、重整计划的表决 | 第44-46页 |
第三节 重整计划的修改 | 第46-47页 |
一、小组表决前对重整计划的修改 | 第46页 |
二、小组表决后法院认可前对重整计划的修改 | 第46页 |
三、法院认可后对重整计划的修改 | 第46-47页 |
第四节 重整计划的批准 | 第47-51页 |
一、批准条件 | 第47-48页 |
二、批准原则 | 第48-49页 |
三、批准后的效力 | 第49-51页 |
第五节 重整计划的执行 | 第51-52页 |
第四章 重整程序的终止与完成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对我国破产法草案中重整制度设置的思考 | 第53-61页 |
第一节 我国移植重整制度的必要性 | 第53-58页 |
第二节 我国设置重整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66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