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20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20页 |
·论文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20-21页 |
·基本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卢梭政治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 | 第23-35页 |
·卢梭政治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23-26页 |
·大革命前夜的法国社会 | 第23-25页 |
·启蒙运动 | 第25-26页 |
·卢梭政治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26-35页 |
·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共和主义 | 第26-28页 |
·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 第28-29页 |
·霍布斯与洛克的社会契约论 | 第29-35页 |
3 外在世界的重建:建立符合公意的正义社会 | 第35-58页 |
·不平等的产生与加剧 | 第35-41页 |
·"自然状态"过渡到文明社会的条件 | 第35-37页 |
·现代文明的后果:不平等的产生与加剧 | 第37-41页 |
·外在世界的重建:建立符合公意的正义社会 | 第41-58页 |
·公意的内涵 | 第42-44页 |
·公意的基本特征 | 第44-47页 |
·公意的运用:人民主权 | 第47-53页 |
·公意的制度化:法律 | 第53-58页 |
4 内在世界的重建:培养有道德的公民 | 第58-88页 |
·现代文明的内在弊端 | 第58-80页 |
·对启蒙时代理性之局限与弱点的批判 | 第58-68页 |
·对人性异化的反思与批判 | 第68-80页 |
·内在世界的重建:培养有道德的公民 | 第80-88页 |
·自然主义的教育——培育有德公民之途径 | 第81-85页 |
·公意、公民以及公民宗教 | 第85-88页 |
5 卢梭政治思想的辩证评析及其现实意义 | 第88-113页 |
·对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深远影响 | 第88-95页 |
·浪漫主义之父 | 第88-89页 |
·公意思想的历史影响 | 第89页 |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滥觞 | 第89-92页 |
·马克思对卢梭异化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 第92-95页 |
·对东西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 | 第95-102页 |
·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先导 | 第95-99页 |
·美国革命及早期民主政治的旗帜 | 第99-100页 |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精神导师 | 第100-102页 |
·卢梭政治思想的局限 | 第102-104页 |
·对私有制的非彻底否定 | 第102-103页 |
·"人民主权"观念的历史与阶级局限 | 第103-104页 |
·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制度建设及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104-113页 |
·卢梭民主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启示意义 | 第104-106页 |
·对我国建构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 第106-109页 |
·对我国德育工作及道德建设的现实启示 | 第109-113页 |
结论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8页 |
附录A 卢梭年表 | 第118-12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125页 |
作者简介 | 第125-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