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8页 |
1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 | 第9-15页 |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的含量 | 第9-10页 |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的组分 | 第10-11页 |
·2S组分 | 第10页 |
·7S组分 | 第10-11页 |
·11S组分 | 第11页 |
·15S组分 | 第11页 |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组分的变异 | 第11-13页 |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组分11S/7S比值的种质筛选研究 | 第11-12页 |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7S、11S组分亚基变异类型 | 第12-13页 |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亚基的合成和积累动态 | 第13-14页 |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的合成 | 第13页 |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的积累动态 | 第13-14页 |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亚基的基因及其遗传规律 | 第14-15页 |
·7S球蛋白亚基基因 | 第14页 |
·11S球蛋白亚基基因 | 第14-15页 |
2 SDS-PAGE | 第15-16页 |
3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不同SDS-PAGE分离胶浓度条件下大豆贮藏蛋白亚基的分辨效果 | 第18-2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9-20页 |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9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9页 |
·电泳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贮液的配制 | 第19-20页 |
·凝胶浓度的定义 | 第20页 |
·大豆贮藏蛋白的提取 | 第20页 |
·电泳样品的准备 | 第20页 |
·蛋白质亚基迁移率的计算 | 第2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0-26页 |
·不同凝胶浓度的配制 | 第20-21页 |
·大豆贮藏蛋白亚基的分辨效果 | 第21-24页 |
·蛋白亚基的迁移率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年份和品种对大豆籽粒主要贮藏蛋白组分和亚基含量的影响分析 | 第26-3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6-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7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品种和年份间11S和7S组分的变异分析 | 第27-29页 |
·品种和年份间11S和7S组分各亚基的变异分析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主要亚基含量变异品种其亚基积累时间的差异研究 | 第32-4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子叶中各亚基的积累动态分析 | 第33-37页 |
·胚轴中各亚基的积累动态分析 | 第37-41页 |
3 讨论 | 第41-42页 |
第五章 两个大豆贮藏蛋白亚基的遗传规律研究 | 第42-4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2-43页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亚基分离鉴定 | 第43页 |
·遗传分析 | 第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β亚基弱的遗传分析 | 第43-45页 |
·A_5A_4B_3缺的遗传规律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全文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