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2页 |
·选题的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光纤孤子通信的实用化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国外实用化实验进展 | 第9-10页 |
·国内光孤子通信研究进展 | 第10页 |
·本文工作简介 | 第10-12页 |
2 光纤孤子通信技术及其研究方法 | 第12-19页 |
·光纤孤子通信基本概念与发展 | 第12页 |
·光纤孤子通信的特点 | 第12-13页 |
·影响光纤孤子传输特性和传输容量的主要因素 | 第13-15页 |
·光纤孤子的传输和控制方案 | 第15-16页 |
·孤子通信系统的传输方案 | 第15-16页 |
·孤子传输的控制方案 | 第16页 |
·光纤孤子的传输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3 飞秒光脉冲的形成及其传输特性 | 第19-35页 |
·飞秒光脉冲传输方程的建立 | 第19-21页 |
·飞秒光脉冲的初始入射形式 | 第21-22页 |
·初始入射强度对飞秒光脉冲的影响 | 第22-25页 |
·高阶色散对飞秒光脉冲的影响 | 第25-29页 |
·TOD对fs光脉冲的影响 | 第25-27页 |
·FOD对fs光脉冲的影响 | 第27-28页 |
·TOD和FOD的共同作用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页 |
·高阶非线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所有高阶效应的影响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4 飞秒光脉冲间的相互作用 | 第35-54页 |
·无高阶效应的飞秒光脉冲间相互作用 | 第36-38页 |
·三阶色散下飞秒光脉冲间的相互作用 | 第38-42页 |
·自频移效应下飞秒光脉冲间的相互作用 | 第42-45页 |
·自陡峭下飞秒光脉冲间的相互作用 | 第45-48页 |
·高阶非线性效应下飞秒光脉冲间的相互作用 | 第48-50页 |
·高阶效应下飞秒光脉冲间的相互作用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5 拉曼效应下fs光脉冲间相互作用的抑制 | 第54-58页 |
·同步幅度调制控制拉曼效应下fs光脉冲的相互作用 | 第54-55页 |
·非线性增益与滤波器控制拉曼效应下fs脉冲相互作用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全文的总结 | 第58页 |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58-59页 |
·超短光纤孤子脉冲通信的发展前景 | 第59-60页 |
致 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