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犯罪学论文--犯罪预防与治理论文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序论第8-11页
 一、本研究的意义及应用前景第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8-10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8-9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0-11页
第一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概述第11-24页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现状第11-12页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界定第12-17页
  一、国际及外国关于有组织犯罪集团的认定第12-13页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第13-15页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第15-17页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第17-24页
  一、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理论纷争第17-18页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刑法解读第18-20页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具体法律特征探讨第20-24页
   (一)“人数较多”的解释第20页
   (二)“称霸一方”的解释第20-21页
   (三)有关“保护伞”的探讨第21-24页
第二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界定第24-42页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及辨析第24-27页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概念及特点第24-25页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有组织犯罪第25-26页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单位犯罪第26-27页
 第二节 我国涉黑罪名的具体探讨第27-37页
  一、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第27-30页
   (一)本罪的概念第27-28页
   (二)本罪的构成要件第28-29页
   (三)本罪的罪数形态第29-30页
   (四)本罪的刑事责任第30页
  二、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第30-33页
   (一)本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第30-32页
   (二)本罪与间谍罪的区别第32页
   (三)本罪与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区别第32-33页
  三、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第33-37页
   (一)本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第33-36页
   (二)本罪与包庇罪之辨析第36-37页
   (三)本罪与徇私枉法罪之辨析第37页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其他有组织结构犯罪的区别第37-42页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一般犯罪集团犯罪的区别第38页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恐怖主义组织犯罪的区别第38-40页
   (一)恐怖主义组织犯罪的概念、特征第38-39页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恐怖主义组织犯罪的区别第39-40页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邪教组织犯罪的区别第40-42页
   (一)我国刑法关于邪教组织犯罪的规定第40页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邪教组织犯罪的区别第40-42页
第三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缺陷及完善第42-46页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存在的立法缺陷第42-43页
  一、罪名设置缺乏完备性第42页
  二、罪状表述存在模糊性第42-43页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完善第43-46页
  一、完善罪名设置第43-45页
   (一)增加“资助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第43-44页
   (二)增加“利用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第44-45页
  二、提高罪状表述的准确性第45-46页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49页
后记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0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司法认定与立法完善
下一篇:亲属间犯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