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片方言阳声韵的演变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文读层音值特点和韵类分合 | 第10-22页 |
·概说 | 第10页 |
·深臻曾梗通摄 | 第10-13页 |
·深臻曾梗通音值特点 | 第10-13页 |
·与其它韵摄的分合关系 | 第13页 |
·宕江摄 | 第13-16页 |
·音值特点 | 第13-14页 |
·演变特点 | 第14-15页 |
·与其它韵摄的分合关系 | 第15-16页 |
·咸山摄 | 第16-19页 |
·音值描写 | 第16-17页 |
·演变特点 | 第17页 |
·有关合流条件的探讨 | 第17-19页 |
·五台片阳声韵的综合分析 | 第19-22页 |
·韵尾的消变规律 | 第19-20页 |
·文读层韵类的归并规律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白读层音值特点和韵类分合 | 第22-37页 |
·概说 | 第22页 |
·深臻曾梗通白读 | 第22-28页 |
·音值描写 | 第22-24页 |
·与其它韵摄的分合关系 | 第24-27页 |
·臻深曾梗通白读韵类的归并 | 第27-28页 |
·宕江摄白读 | 第28-32页 |
·音值描写 | 第28页 |
·与其它韵摄的分合关系 | 第28-31页 |
·内部分歧 | 第31-32页 |
·咸山摄白读 | 第32-34页 |
·归并类型 | 第32-33页 |
·咸山摄白读特点 | 第33-34页 |
·总结 | 第34-37页 |
·音值和韵类归并特点 | 第34-35页 |
·白读层阳声韵尾的消变规律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阳声韵演变的历时分析 | 第37-44页 |
·有关白读层面不同历史层次的探讨 | 第37-39页 |
·上古音层次 | 第37-38页 |
·中古音层次 | 第38页 |
·唐五代西北方音层次 | 第38-39页 |
·近现代音层次 | 第39页 |
·阳声韵归并条件和归并时间的探讨 | 第39-41页 |
·有关归并条件 | 第39-41页 |
·阳声韵归并时间的探讨 | 第41页 |
·从白读地理分布的不平衡看阳声韵合流的时间顺序 | 第41-44页 |
第四章 从文白读的关系看五台片方言的演变趋势 | 第44-47页 |
·叠置着的文白系统的特点 | 第44页 |
·从文白竞争理论看五台片阳声韵的演变趋势 | 第44-46页 |
·从新老派读音的差异看阳声韵的演变趋势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50页 |
附图 | 第50-56页 |
参考书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