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主题及作者的主要工作 | 第8页 |
1.3 篇章结构 | 第8-10页 |
第二章 PKI理论的基础知识 | 第10-26页 |
2.1 网络安全 | 第10-11页 |
2.2 密码算法 | 第11-13页 |
2.2.1 对称密码算法 | 第12页 |
2.2.2 非对称密码算法 | 第12-13页 |
2.3 公钥基础设施 | 第13-26页 |
2.3.1 PKI体系结构模型 | 第14-16页 |
2.3.2 PKI信任模型 | 第16-20页 |
2.3.3 PKI提供的核心服务 | 第20-22页 |
2.3.4 PKI标准化活动 | 第22-24页 |
2.3.5 实施PKI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园区网计费管理 | 第26-41页 |
3.1 园区网的发展 | 第26-27页 |
3.2 传统的园区网计费管理 | 第27-31页 |
3.2.1 基于IP地址的简单计费 | 第27-29页 |
3.2.2 基于PROXY的计费 | 第29-30页 |
3.2.3 特殊应用的计费 | 第30-31页 |
3.3 上述计费系统的缺点 | 第31页 |
3.4 计费系统的发展需求 | 第31-32页 |
3.5 基于用户账号计费的基本原理 | 第32-34页 |
3.6 基于用户账号计费的园区网计费系统的接入方式 | 第34-35页 |
3.7 基于用户账号计费的计费系统的安全问题 | 第35-37页 |
3.8 改进的园区网计费系统 | 第37页 |
3.9 身份认证的协议 | 第37-38页 |
3.10 分布式身份认证系统 | 第38-40页 |
3.11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PKI的授权方法研究 | 第41-64页 |
4.1 基于公钥证书的授权 | 第41-45页 |
4.1.1 X.509公钥证书的结构和语义 | 第41-44页 |
4.1.2 利用公钥证书传递授权信息的方法 | 第44-45页 |
4.1.3 基于公钥证书传递授权信息的缺点 | 第45页 |
4.2 基于智能证书的授权 | 第45-49页 |
4.2.1 智能证书 | 第45-47页 |
4.2.2 智能证书的工作方式及优点 | 第47页 |
4.2.3 智能证书的应用 | 第47-48页 |
4.2.4 智能证书的不足 | 第48-49页 |
4.3 基于属性证书的授权 | 第49-61页 |
4.3.1 X.509属性证书概述 | 第49-52页 |
4.3.2 属性证书的标准字段 | 第52-54页 |
4.3.3 属性证书分发 | 第54-55页 |
4.3.4 属性证书的撤销 | 第55页 |
4.3.5 属性证书的验证 | 第55-56页 |
4.3.6 基于属性证书的授权管理——特权管理基础设施 | 第56-57页 |
4.3.7 特权管理基础设施模型 | 第57-61页 |
4.3.8 利用属性证书进行授权的优点 | 第61页 |
4.4 基于组的动态授权方法 | 第61-62页 |
4.4.1 DCMS体系结构 | 第61-62页 |
4.4.2 DCMS工佳友式与优缺点 | 第62页 |
4.5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基于PKI的园区网计费认证系统 | 第64-82页 |
5.1 园区网计费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 第64-70页 |
5.1.1 计费系统的两种登录方式 | 第64-66页 |
5.1.2 计费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 第66-70页 |
5.2 基于PKI的园区网计费认证系统的设计思想 | 第70-71页 |
5.3 安全套接字层(Secure Socket Layer,SSL) | 第71-72页 |
5.4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 第72-74页 |
5.5 基于PKI的园区网计费认证系统 | 第74-82页 |
5.5.1 计费认证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74页 |
5.5.2 Agent技术 | 第74-76页 |
5.5.3 属性证书在园区网计费认证系统中的使用 | 第76-77页 |
5.5.4 园区网计费认证系统 | 第77-82页 |
5.5.4.1 系统组件 | 第78-79页 |
5.5.4.2 系统的认证流程 | 第79页 |
5.5.4.3 系统性能分析与改进 | 第79-8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园区网计费认证系统的评价与总结 | 第82-83页 |
6.2 结束语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