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9页 |
1.1 论文的写作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私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 第12-15页 |
1.2.1 探究私营企业成败的深层原因 | 第12-13页 |
1.2.2 私营企业规模的壮大及组织形式的改变需要建设企业文化 | 第13页 |
1.2.3 私营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压力 | 第13-14页 |
1.2.4 产业结构及企业家素质的变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 第14页 |
1.2.5 适应世界管理观念的新潮流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1.4 论文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内容 | 第17-18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 | 第19-31页 |
2.1 企业文化的概念 | 第19-22页 |
2.2 企业文化的特征 | 第22-24页 |
2.2.1 无形性 | 第22-23页 |
2.2.2 系统性 | 第23页 |
2.2.3 稳定和变化的统一性 | 第23-24页 |
2.2.4 特殊性 | 第24页 |
2.3 企业文化的功能 | 第24-27页 |
2.3.1 企业文化能够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 第25页 |
2.3.2 企业文化能够增加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 | 第25-26页 |
2.3.3 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社会形象 | 第26页 |
2.3.4 企业文化具有预警作用 | 第26-27页 |
2.4 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2.4.1 企业领导人 | 第27页 |
2.4.2 民族文化 | 第27-28页 |
2.4.3 外来文化 | 第28页 |
2.4.4 环境 | 第28页 |
2.4.5 培训 | 第28-29页 |
2.5 国外有代表性的企业文化理论 | 第29-30页 |
2.5.1 威廉·大内的企业文化理论 | 第29页 |
2.5.2 泰伦斯·迪尔和爱伦·肯尼迪的企业文化理论 | 第29页 |
2.5.3 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的企业文化理论 | 第29-30页 |
2.5.4 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的企业文化理论 | 第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对私营企业成长的作用 | 第31-38页 |
3.1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优化企业环境 | 第31-33页 |
3.1.1 以企业文化建设改善内部环境 | 第31-32页 |
3.1.2 以企业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32-33页 |
3.2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公平竞争 | 第33-34页 |
3.2.1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竞争观念 | 第33-34页 |
3.2.2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 第34页 |
3.3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 | 第34-35页 |
3.4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吸引人才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私营企业文化形成的原因及现状 | 第38-58页 |
4.1 私营企业文化形成的现实基础 | 第38-42页 |
4.1.1 私营企业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对私营企业文化的影响 | 第38-39页 |
4.1.2 私营企业诞生的地域环境对私营企业文化的影响 | 第39页 |
4.1.3 私营企业产权特征对私营企业文化的影响 | 第39-41页 |
4.1.4 私营企业家自身素质对私营企业文化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 私营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 | 第42-47页 |
4.2.1 道家文化与私营企业文化 | 第43-45页 |
4.2.2 儒家文化与私营企业文化 | 第45-47页 |
4.2.3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文化应持的态度 | 第47页 |
4.3 私营企业文化的特征 | 第47-54页 |
4.3.1 自发性 | 第48页 |
4.3.2 伦理性 | 第48-49页 |
4.3.3 冲突性 | 第49-50页 |
4.3.4 唯意志性 | 第50页 |
4.3.5 功利性 | 第50-51页 |
4.3.6 非合作性 | 第51-52页 |
4.3.7 浮躁性 | 第52-53页 |
4.3.8 弱遗传性 | 第53-54页 |
4.4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 第54-57页 |
4.4.1 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 | 第54-55页 |
4.4.2 企业文化建设重老板、轻职工 | 第55页 |
4.4.3 企业文化建设重模仿、轻创新 | 第55-56页 |
4.4.4 有红红火火一阵子之心,无持之以恒之意 | 第56页 |
4.4.5 切忌走向两个极端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 第58-77页 |
5.1 私营企业文化面临的挑战 | 第58-63页 |
5.1.1 私营企业规模扩大对企业文化的挑战 | 第58-59页 |
5.1.2 私营企业经营多元化对企业文化的挑战 | 第59-60页 |
5.1.3 组织形式的改变对私营企业文化的挑战 | 第60-61页 |
5.1.4 市场经济的日趋规范对私营企业文化的挑战 | 第61页 |
5.1.5 经济全球化趋势对私营企业文化的挑战 | 第61-62页 |
5.1.6 知识经济对私营企业文化的挑战 | 第62-63页 |
5.2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 | 第63-65页 |
5.2.1 一般标准 | 第63-64页 |
5.2.2 特殊标准 | 第64-65页 |
5.3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 第65-69页 |
5.3.1 以灵动快速的文化取代固步自封的文化 | 第65-66页 |
5.3.2 以学习文化取代传统文化 | 第66-67页 |
5.3.3 以开放、融合的文化取代封闭、保守的文化 | 第67-68页 |
5.3.4 用以人为本的文化取代以物质利益为本的文化 | 第68页 |
5.3.5 以理性的业缘、事缘文化取代非理性的血缘、情缘文化 | 第68-69页 |
5.3.6 以能长期起作用的企业文化取代急功近利的企业文化 | 第69页 |
5.4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机制 | 第69-73页 |
5.4.1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 | 第69-70页 |
5.4.2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 | 第70-72页 |
5.4.3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机制 | 第72-73页 |
5.5 私营企业文化的特色培育 | 第73-76页 |
5.5.1 立足本企业所在的行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 第73-74页 |
5.5.2 结合产品特点创造企业文化 | 第74页 |
5.5.3 通过厂名、商标、品牌体现企业文化 | 第74页 |
5.5.4 要把握企业发展的特殊历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 第74-75页 |
5.5.5 对企业文化的概括不宜过分抽象 | 第75页 |
5.5.6 企业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 第75-7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 第77-83页 |
6.1 背景资料 | 第77页 |
6.2 提出文化管理战略 | 第77-78页 |
6.3 确定核心价值观 | 第78-79页 |
6.3.1 以人为本,尊重个性,集体奋斗,视人才为公司的最大财富 | 第78页 |
6.3.2 崇尚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 | 第78-79页 |
6.3.3 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决不让雷锋吃亏 | 第79页 |
6.3.4 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 | 第79页 |
6.4 企业文化的实施 | 第79-81页 |
6.4.1 管理者亲自参与创建和宣传 | 第79-80页 |
6.4.2 以华为文化为标准选择职工 | 第80页 |
6.4.3 建立企业文化传播机构和正式渠道 | 第80页 |
6.4.4 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建设非正式渠道 | 第80-81页 |
6.5 华为公司文化建设点评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个人简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