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 | 第1-14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6页 |
| ·研究的基本前提 | 第6-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目标 | 第8-11页 |
| ·订单式生产企业管理特点 | 第8页 |
| ·订单式生产企业生产管理特点 | 第8-9页 |
| ·订单式生产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实施BPR和ERP的必要性 | 第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 ·研究试验方法及关键技术 | 第11-12页 |
| ·现有的工作条件和基础 | 第12-14页 |
| 2 指导思想及建模工具 | 第14-24页 |
| ·指导企业进行资源规划及管理的ERP理论 | 第14-16页 |
| ·ERP的涵义 | 第14页 |
| ·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 第14-15页 |
| ·ERP软件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指导企业进行流程再造的BPR理论 | 第16-19页 |
| ·BPR的涵义 | 第16-17页 |
| ·ERP实施中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 ·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 | 第18-19页 |
| ·生产系统建模方法 | 第19-24页 |
| ·建模方法介绍 | 第19-21页 |
| ·功能建模IDEF0方法 | 第21-22页 |
| ·数据建模ERM方法 | 第22页 |
| ·信息建模IDEF1x方法 | 第22-24页 |
| 3 生产系统的功能模型 | 第24-41页 |
| ·生产系统的管理职能 | 第24-25页 |
| ·生产系统的管理过程 | 第25-26页 |
| ·生产系统的管理活动 | 第26-28页 |
| ·生产系统的业务流程 | 第28-31页 |
| ·生产系统功能模型 | 第31-36页 |
| ·IDEF0内外关系图A-0 | 第31-32页 |
| ·IDEF0顶层图A0 | 第32-34页 |
| ·IDEF0一层图 | 第34-36页 |
| ·生产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 第36-41页 |
| ·与技术系统的关系 | 第36-38页 |
| ·与物资系统的关系 | 第38-40页 |
| ·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 第40-41页 |
| 4 生产系统的数据模型 | 第41-44页 |
| ·生产系统数据模型 | 第41-43页 |
| ·信息分类编码 | 第41页 |
| ·生产系统数据模型,生产主题数据库 | 第41-43页 |
| ·与生产系统有关的其他系统数据模型 | 第43-44页 |
| 5 生产系统的信息模型 | 第44-53页 |
| ·生产系统信息模型 | 第44-46页 |
| ·生产计划系统信息模型 | 第44页 |
| ·生产作业计划控制系统信息模型 | 第44-46页 |
| ·生产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 第46-47页 |
| ·与技术系统的关系 | 第46页 |
| ·与物资系统的关系 | 第46页 |
| ·与经营系统的关系 | 第46-47页 |
| ·与基础代码维护系统的关系 | 第47页 |
| ·信息模型的技术实现 | 第47-53页 |
| ·建立数据库 | 第47-48页 |
| ·基于类的程序设计实现 | 第48-53页 |
| 6 武汉船用机械厂计算机辅助生产系统的实现 | 第53-59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3页 |
| ·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 | 第53-54页 |
| ·系统实施情况 | 第54-55页 |
| ·系统运行情况 | 第55-59页 |
| 结束语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成果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